所有的相爱都是为了彼此痛恨——读张怡微的《细民盛宴》
(2015-05-13 09:40:53)
标签:
情感 |
通读张怡微的新作《细民盛宴》之前,先在微信上读到了钱佳楠为这个小长篇写的评论。
大概在两个月之前,我所供职的报社搞了一个面向中学生群体的阅读活动,想请一位作家在颁奖大会上跟大家聊聊阅读这个话题,我想到了钱佳楠,因为这个专注校园生活写作的年轻作家,本身就是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还有谁比她更适合跟中学生谈谈阅读的?果然,那一场演讲,钱佳楠收获了此起彼伏的掌声。
可是,让钱佳楠来评论张怡微的《细民盛宴》?她太年轻了,怎么可能看得到小说里呈现的男人与女人由相爱到厌弃又不得不一起活下去的痛恨?所以,她那篇题为《在上海,在有限的额度里表达爱》的读后感里,用的是素来被全国人民诟病的上海人的“精明”来解读《细民盛宴》中的男欢女爱。倒也说得通,开场戏里袁家老少借着袁佳乔的爷爷行将就木的由头围坐在一起打麻将吃饭,彼此之间不都是在嘴上恭维肚子里算计吗?至于袁佳乔的亲生父母何以离婚又怎么都再次找到生活伴侣,张怡微用一副壅塞得叫人喘不过气来的笔墨平静写来,倒真没有躲在幕后咒骂几句。即便是自己爱了10多年准备嫁的小茂,仗着体虚气弱在家庭反对时没有给过袁佳乔恋人间应有的温度,张怡微的批判也停留在有爱只是不够生活来磨损的程度上。
是张怡微自觉的节制吗?我宁愿觉得,参透这样的主题,对张怡微来说也是过于年轻了。不到弥留之际,我们大概不会因一次次溃败而对“爱情”彻底死心,所以,会有那么多爱情不死鸟在人生旅途中一次次地跟爱情死磕。至于从未品尝过爱之琼浆的青年,怎么就会认可“所有的相爱都是为了彼此厌弃”这样的现实?以张怡微的年纪写出《细民盛宴》,毋宁说是天生的敏感加之后天的修为让她在有选择地记录周遭的生活场景时,无意地撞到了一个永恒的无地域差别的主题:爱情是玫瑰,就逃脱不了成为枯枝败叶的那一天。
在《细民盛宴》的开场戏中,袁佳乔与生父的再醮妻子她的“梅娘”(沪语后娘的意思)第一次见面,她的生母主动撤出袁家已成陈年往事,即便如此,袁佳乔的父母也有过恋爱季节也有多新婚燕尔。揣摩张怡微在袁佳乔学着独立思考的时候让“梅娘”闯入她的生活,无非是想让袁佳乔见证所有的爱情必有衰败的末路,请看张怡微怎么写第一次出现在袁佳乔眼睛里“梅娘”的貌相:心事沉沉,满身月色。面孔像熨斗经过后的过分衬贴,带着热辣辣的湿气……我们应该清楚,此时的“梅娘”已是有过婚史生过儿子的半老徐娘,张怡微宽容地给“梅娘”这样的亮相,只是为了十多页以后可以这样写:“我希望她脱俗一些,使我父亲配之不上。但令我失望的是,他们越来越像一般的柴米夫妻,无论是行为模式或是表情。这种微妙的变化使我略感惆怅,惆怅后尽是无奈。”没错,无论是亲生父母的婚姻还是“梅娘”甘愿嫁给在女儿眼里都已经一无是处的“他”(竟然,张怡微没有给过袁佳乔生父一个名字),张怡微都在里头埋了一个为了大自鸣钟房子拆迁这样一个伏笔,但,物质永远只是爱情死亡的催化剂,要死的,还是爱情本身。不是吗?为了求证自己所写是一个永不过气的话题,张怡微从生命绵延不绝的角度再次揭开年轻人爱情的面纱,让我们看看袁佳乔与相恋了十多年的小茂结局又如何。尽管,在袁佳乔和小茂的爱情旅途中张怡微设计了种种障碍,小茂弱不禁风、小茂的父母侧目袁佳乔、20万购买婚房的款项无意着落……当然,还有那个胎死腹中的袁佳乔和小茂的孩子,但我还是要说,在袁佳乔和小茂相爱的10多年间,虽没有事实婚姻,两个年轻人已经将婚姻的况味咂出了苦涩的味道。外在条件只是促使他们爱情速死的催化剂,真正死的,还是袁佳乔和小茂彼此的感情,没有在一起天长地久,所以还能祝福彼此:当袁佳乔听说小茂结婚并有了一个儿子时,张怡微写道:“那好呀,他们家里时喜欢儿子的”。
“在有限的额度里表达爱”,钱佳楠站在全国人民对上海地域文化认定的角度来解读张怡微的《细民盛宴》,是一个很年轻的写作者的解读,当然不错。可我感觉,她没有搭到张怡微脉搏里狂野的声音。固然,张怡微写了一个上海的故事,但是,上海从来不是游离于中国甚至不是游离于世界的上海。沉潜进上海写一个让所有愿意来读一读《细民盛宴》的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才是张怡微的野心,于是,这个上海市井的故事,就有了一个永不过时不分地域的主题:所有的相爱都是为了彼此厌弃又不得不一起活下去的痛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