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像时光一样不能错过——读《黑水灯塔船》

(2015-04-10 14:33:50)
标签:

情感

接下来,我想追本溯源走到科尔姆·托宾小说以外的世界,看一看他的妈妈在他的人生中到底怎样左右了他,让他的创作始终徘徊在母与子那欲说还休、欲罢不能、欲迎还拒的茫然中。当然,我对托宾的判断有些虚弱,因为,迄今为止,我只读过托宾的两部作品,短篇小说集《母与子》和长篇小说《黑水灯塔船》,而这两部,主题均在探讨母子两代之间已有的隔阂还有办法、还有可能、还有必要取消弭吧。

《黑水灯塔船》中文译本的扉页上说,科尔姆·托宾是英语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可,也许译者被语言大师的头衔给吓着了?那种过于亦步亦趋的移译,呈现的中文突破了汉语表达的规范,以致,读者难免疑惑:这就是语言大师的语言?等到越过了因翻译造成的读者与托宾之间的迷障,我得承认,比较《母与子》,《黑水灯塔船》给出的两代人之间的沟壑,大概像在直升机上俯视地球上的东非大裂谷,触目惊心又无可奈何。

海伦已经成家立业,她和弟弟德克兰的妈妈莉莉在他们的爸爸病逝后已经成就了一份自己的事业,而他们的外婆则守在老家改成度假旅馆的祖业安度晚年。爱尔兰本就是一个地虽不广但人口也足够稀少的国家,四个应该是这世上最亲的亲人因为工作因为生活的缘故分头行进在各自的轨道里,如果不是突发事件,托宾用一个长篇的篇幅撕扯给我们看的破碎过的亲情结成的痂,将被时间和空间遮蔽。

但是,因为同性恋而染上艾滋病的德克兰,将不久于人世了。

当年,他们的爸爸进入生命倒计时后,莉莉将海伦和德克兰送到外婆家好腾出功夫全心全意地送别丈夫,在德克兰的记忆中,往事就是在外婆家度过的童年。弥留之际的人总是希望能身处一生中最美好的片段里?德克兰希望能去外婆家住上一阵子,但他已病重到不能自控,为满足德克兰最后的愿望,海伦只好让丈夫带上两个男孩去度假(尽管,她那么不愿意自己不在儿子身边),在护送和陪伴德克兰的日子里,外婆与他们的妈妈莉莉之间、海伦和德克兰与他们的妈妈莉莉之间的种种只关乎感情的陈年往事,如沉渣泛起,虽桩桩件件能撞碎每一个当事人的心理防线,但因着托宾极为冷静和节制的叙述,让阅读者有可能按捺住过于激动的情绪,依照托宾的意图思考一个问题:有了裂痕的感情有可能修复吗?

有一件事已经在我心头如小鹿般撞击了许久,要不要把我与母亲之间那些往事依照我的记忆、我的认识和盘托出?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坊间关于母亲的回忆,不是温暖就是愧疚于自己的疏于照料。而我的,不是。我对于我妈妈,是必须完成的一次生育过程,所以出生不久就被送到外婆家直到回家上学。8年的母爱,对我妈妈来说每月十数元的抚养费已经足够了,她从来没有也没有能力能够想一想,8岁以后直到出嫁,我和她之间一次次因着鸡毛蒜皮而升级的争执,根源在我需要她在场的时候,她不在。现在,她老了,因为抑郁症而更加需要我,尽管,她用一句:“女儿身上我力气、钞票都没花过”说出了她的歉疚,而我,无法说服自己去亲近她,宁愿用物质来替我尽职。我曾经以为这样的母女沟通障碍只是个案,偶然间,一位同事告诉我,她就是无法说服自己搀扶着母亲过马路。她和我一样,童年时期由外婆替代了妈妈。

既然我与我妈之间的别扭不是个案,两代之间,为什么不能有母爱的无穷温暖和小辈疏于照料的愧疚以外的说辞?至少,能够告诉像我这样耿耿于怀的缺母爱者知道,我们不孤立。

我们真的不孤立,在远方,在托宾的笔下,《黑水灯塔船》虽努力轻描淡写,“黑水灯塔船,我曾以为它永远都会在那里”,托宾让莉莉告诉德克兰的朋友曾经与建在岩石上的塔斯卡尔灯塔相互辉映的黑水灯塔船的去向的同时,也给出了黑水灯塔船的象征意义。这一影射告诉我们,与时光一样一去不复返的,还有当一个孩子成长时母亲缺位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永远都在那里了。就算德克兰死后海伦家里永远备好了牛奶等待莉莉来下午茶,海伦给予莉莉的,也只能是道德层面上的反哺,它不可能如泉水汩汩而来,谁让那一眼叫情感的深泉,需要一箪食一瓢饮地慢慢酝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