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碎了我的心理防线——读《邮差总按两遍铃》
(2015-03-04 10:22:04)
标签:
娱乐 |
2011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邮差总摁两遍铃》前,有孔亚雷的长篇导读。我遵嘱读完全书以后回头来读孔亚雷的长文,结果损失颇大。如若按照责任编辑的安排先导读再正文,我会摒弃对犯罪小说的偏见。
我对犯罪小说的偏见来自哪里?仔细一想,我对犯罪小说的认识其实很模糊,把犯罪小说与探案小说混同在了一起。这样的话,我接触到的第一部犯罪小说或者说探案小说,应该是艾勒里·奎恩的《希腊棺材之谜》,且不是通过阅读,而是由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演员将其变成广播剧后我聆听到的。《希腊棺材之谜》之后,接触到的同类小说应该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了,且是电影先入为主,《尼罗河上的惨案》。由影视而书籍,这些年,读了若干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还有约瑟芬·铁伊的《时间的女儿》和《萍小姐的主意》,都是读的时候能让自己忘乎所以,读过以后觉得这些探案小说均是智商极高的作者凭空编织出来的环环相扣的猜谜故事,只是作家在构筑谜面的时候添加了凶杀这一使故事更加惊悚的元素从而让读者欲罢不能。
既然是犯罪小说,《邮差总按两遍铃》也有迷障:谁是凶手?这也是孔亚雷建议读者先越过他的题为《死比爱更冷》的导读直接进入故事的缘由,因为他的文章里有剧透。其实,就算越过了孔亚雷的导读,詹姆斯·M·凯恩在写作这本书时根本就没打算将谜底掩藏得很深直到我们读到最后一页才恍然大悟:噢,原来是弗兰克联手科拉杀死了科拉的丈夫,侥幸脱罪以后,弗兰克和科拉互相猜忌互相埋怨互相伤害互相舔舐伤口以后打算开始新的生活,一场真的车祸让科拉死于非命,也让在此次车祸中无辜的弗兰克背上了谋杀的罪名被关进死囚牢房,《邮差总按两遍铃》就是弗兰克·钱伯斯身在死囚牢房里的自述——这些,凯恩开笔不久就好像不够老练的犯罪小说作者一样都在字里行间泄露给了我们。当然,那是凯恩的有意为之,正如孔亚雷在导读中所言,凯恩意不在写一本探案小说或者犯罪小说,犯罪只是凯恩表达人性的一把钥匙,用这把钥匙打开《邮差总摁两遍铃》的“大门”,门里灰暗得叫人绝望。长相英俊又怎么样?弗兰克·钱伯斯照样被人“从运干草的卡车上扔了下来”;性感(她实在算不了一个绝色的美人儿,不过她那种阴沉的神态和嘴唇向外撅起的样子,使我真想替她把撅起的嘴唇推进去)又怎么样?科拉为了生计不得不嫁给极不喜欢的油乎乎的希腊人尼克。两个绝望的年轻人不想被绝望吞噬,便合伙谋杀了尼克。尼克死了,他们也成功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我们以为弗兰克和科拉从此就过上了他们想要的生活,但,合谋杀害尼克的事实让他们在绝望中越陷越深。被绝望逼迫得喘不过气来的弗兰克和科拉,彼此间猜忌、埋怨和互相伤害将自己逼入绝境,也撞碎了读者的心理防线,让读者即是合上了封底也无法跟弗兰克和科拉说再见:如果没有第二次车祸、如果科拉的血没有入流水般迅速流尽,两个因为生而贫贱却不甘心命运安排的年轻人,有未来吗?
黄昏中读完《邮差总摁两遍铃》,沮丧得无以复加。不像艾勒里·奎恩和阿加莎·克里斯蒂乃至约瑟芬·铁依的小说,这种无限接近真实的小说,真的不能多读。可是,又忍不住去网上翻检詹姆斯·M·凯恩的下一本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