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玛的回忆》,李斯特的寄情之作
(2014-10-26 13:09:56)
标签:
情感 |
李斯特年轻的时候,是翩翩风度的美男子,且钢琴上的黑白键在他的手指下已是“百炼钢成绕指柔”,他是他那个年代的全民偶像,所以红颜知己无数并多处留情,其中,最著名是与沙皇时期声名显赫的德裔公爵维特根斯坦的夫人、卡洛琳的恋情,两个人终身无缘结为夫妻,但“我所有的欢乐都得自她。我所有的痛苦也总能在她那儿找到慰藉 ”,以致,心灰意冷的李斯特晚年步入教堂将余生献给了上帝;以致,1886年75岁的李斯特辞世,卡洛琳在半年后也追随而去,39年的相思才归于尘土。
不过,李斯特得以声名远播还是因为他的钢琴技巧在彼时的乐坛上一时无两。骄傲之余,钢琴家移步做起作曲家时,除了留下了一大堆小清新作品比如《旅游岁月》外,会将一些前人的作品用高难度的钢琴技巧包裹得让后来者望而却步。
《诺玛的回忆》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从《诺玛的回忆》名字的香气中清醒过来以后,初入室内乐迷宫探秘的爱乐者会发现,作曲家在15分钟长度的曲子里想要呈现的故事,过于复杂:公元前50年,强盛的罗马帝国攻城拔寨后,派出罗马官员去占领地实施统治。诺玛是被罗马帝国占领的一个族群的女领袖,豆蔻年华。诺玛深知自己的族群因为痛恨被罗马帝国占领军而规定,叛族者将遭火刑,但她还是情不自禁地爱上了罗马官,并生下了一对他们爱情的结晶。这一能招致火刑的秘密除了当事的诺玛和罗马官心知肚明外,还有一个人知道,诺玛的女友,她与诺玛相约要死死保守这个秘密。诺玛怎么会料到,女友也爱上了罗马官并打算与之私奔。知情后,诺玛百感交集、桶不欲生,决定玉石俱焚。她在公众大会上宣布自己就是叛族者,换取坦然地与罗马官一起死在了火刑柱上。
故事复杂情绪复杂的贝里尼的歌剧《诺玛》,李斯特打算用15分钟的钢琴幻想曲重现,因为他相信钢琴音乐具有交响性的管弦乐队的效果和史诗般的宏伟气势。不过,我们听《诺玛的回忆》,不得不说李斯特在钢琴上宣泄的是一种情绪,所以,《诺玛的回忆》的总谱上,五线谱上密布着小蝌蚪,使之成为李斯特身后的钢琴家想要征服却又畏惧的炫技作品,并成功忝列十大“世界十大最难钢琴曲”——李斯特想要宣泄什么样的情绪才会要求弹琴者必须将作品的主题如重锤一样一遍遍地敲打在听者的心上?听过《诺玛的回忆》三五天后,那澎湃的钢琴声,总在耳边回旋。
2014年10月24日,我在新落成的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厅里聆听法国钢琴家米歇尔·达尔贝托演奏《诺玛的回忆》,因为不熟悉音乐厅的坐席排列,结果坐到了高高竖起的琴盖后面,钢琴家的脸也只看到了半张,不要说他在手上功夫了。回家后,赶紧补课,在网上找到
匈牙利钢琴家科奇什的现场视频,15分钟里,科奇什的手指始终在琴键上飞奔,同时,又要按照李斯特的要求触键的力量大到了轰鸣。
郁积在心头的云翳得有多么浓厚,才让李斯特决心要用如此势大力沉的音符试图寻得云开日出的通途?似乎只有对卡洛琳的相思才能让李斯特这么癫狂。钢琴家只是借诺玛的故事,写了自己的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