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年法朵今年卡巴莱——乌特·兰帕和上海交响乐团

(2014-07-15 10:46:40)
标签:

娱乐

听完那一场音乐会,就急急忙忙地上网补课,这才知道刚才在浦东双辉广场临时搭就的舞台上使出浑身解数为我们歌唱的,是那么大一个腕儿!

乌特·兰帕,“出生于德国,16岁就展露出了过人的声乐天赋,加入当地知名的爵士摇滚歌唱组合,后进入专业戏剧、舞蹈学院学习音乐与表演。少时的学习和演出经历,为她的音乐风格提供了多元化与专业性的积淀。成为专业音乐剧演员后,她凭借在音乐剧《芝加哥》中的精彩表现一举成功并获大奖。后来因演绎现代歌剧及百老汇作曲家库尔特·魏尔的作品,而被评论界冠以‘魏尔文艺复兴代言人’的雅号。 在歌剧领域一炮打响后,乌特·兰帕开始转而尝试和挑战其他各类音乐风格,无论是爵士、香颂、还是酒馆小调,在她传神的诠释下,均获得了业界与歌迷的双重认可。”这一段引文来自网上极少的介绍乌特·兰帕的中文资料,美誉度很高对不对?但是,听过乌特·兰帕的现场表演后,谁都会肯定地说,这一段对乌特·兰帕的赞誉,不为过只嫌不够。

名为“乌特·兰帕和上海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名不虚传,上交几乎拿出了全部家底与乌特·兰帕“抗衡”,乌特·兰帕呢?帮手只有一架钢琴就手擎一支麦克风用歌喉在当晚的表演中比上交更加光彩夺目。

这是一场经过精心编排的音乐会,从巴黎出发到巴黎终止,中间经过了柏林、阿姆斯特丹以及乌特·兰帕用英语告诉我们因而我不能完全领会的那些欧洲城市,每到一座城市唱的都是极具当地风格的歌曲,所以,乌特·兰帕的歌喉变幻莫测,时而深情款款,比如皮雅芙那一首响彻世界每一个角落的《玫瑰人生》;时而逆来顺受,比如那一首响遍二战枪炮声间隙的《莉莉·玛莲》;时而娇俏惹火,比如加演的那一首爵士……一曲曲从内涵到风格都大相径庭的歌曲,乌特·兰帕诠释的手段就是自己低沉而沙哑的嗓子。嗓音的天生条件无以修改,

但是,乌特·兰帕以她对歌曲的忠诚让嗓子迁就歌曲,于是,破音、枯音乃至嘶吼,都出现在她的表演中。可是,我被深深打动了。那些她用德语演唱的歌曲囿于初听和语言的障碍,我听着有些隔阂,但是,她用恰如其分的表演,扭动的腰肢、歪戴的礼帽、努起的双唇、斜睨的眼神……邪恶的美丽。表演让我觉得自己跟上了歌者的节奏。至于《玫瑰人生》,不知道听过多少遍了,从皮雅芙到小野丽莎,熟到心里的前奏过去后,乌特·兰帕一亮嗓,我不得不惊叹,她唱出了《玫瑰人生》的唯一性,并让我振颤不已。至于《莉莉·玛莲》,乌特·兰帕的烟嗓一起,我看到了世界末日。

音乐会的曲目安排,是在求得与观众的和谐相处。如若按照乌特·兰帕的本意,她大概愿意是一场“卡巴赖”专场的吧?我也是事后查过资料后才知道“卡巴莱(Cabaret)是一种歌厅式音乐剧,通过歌曲与观众分享故事或感受,演绎方式简单及直接,不需要精心制作的布景、服装或特技效果,纯粹以歌曲最纯净的一面与观众作交流,可说是一种音乐上的情感交谈和亲切感觉的接触。这种音乐表演方式在欧洲十分盛行”,在1920年的德国盛行一时,许多著名的作家为卡巴莱作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和民生。乌特·兰帕唱的德语歌,就是那个时期的卡巴莱,难怪她表现得风情万种——对,字正腔圆抑或嗓音圆润并不是歌者的最高境界,而是要用歌喉唱到人心深处,像乌特·兰帕。

该怎么来说上海夏季音乐节呢?音乐会搬到了露天音效肯定会受影响,但是,正因为搬到了室外,让上海交响乐团有了松绑后的自由自在,也就有可能将一些世界顶级但不为我们所知的音乐形式引进到我们身边,去年是法朵,今年是卡巴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