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尼克指挥老柴的《悲怆》

(2013-06-17 15:25:27)

音乐会结束以后,走出东艺的音乐厅,撞上一支长队排在大厅里,回头一琢磨,噢,待会儿本场音乐会的指挥雅尼克·涅采-西格英将在这里签售,签售的唱片就是刚刚上演的曲目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悲怆》。

可能是上交的前任指挥曹鹏先生的大力推广,上海的听众对老柴的每一部作品都不会陌生,尤其是这一部《悲怆》,再加上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似乎更注重旋律,第一乐章刚刚开始,全体听众很快入境。

我的音乐会票子几乎全部在网上购得,我选定的价位的位子哪一个属于我,天注定。这一场音乐会,我就挨着鹿特丹爱乐乐团的鼓手,他的乐谱我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雅尼克的表情,自始至终呈现在我的眼前,所以我不能理解在《悲怆》进行中,雅尼克为什么数次展开笑颜?也许是满意乐团对他指挥的恰如其分的回应?看来是的,当《悲怆》最后一个音符真正消散在空气里后,等到性急的观众第一波掌声也消散在空气里后,雅尼克交叉在胸前的双手松开后,他竟然快速地在自己的右脸颊上扇了一下。

有的指挥,站在指挥台上的时候,轻易不将表情展露出来,比如克莱伯;而雅尼克,一部《悲怆》几乎将人能表达的所有表情都一一呈现了,想必,两种风格都是可以独步乐坛的,只要呈现给听众的现场是完美无缺的,可是,6月15日晚在东艺的这场音乐会,显然是有缺陷的,第二天读网读报,读到有人诟病这位与杜达梅尔齐名的青年指挥家,我更认为是乐团的问题:太温了。

音乐会的上半场,是我今年第二个现场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也是我听现场以来的第四个,前三个大提琴演奏分别是王健、古特曼和麦斯基。那晚的大提琴,是法国人让-吉厄纳·奎拉斯,很帅的帅哥,却没有驾驭好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大协——听音乐,也是在比较中进步。如果没有王健、古特曼和麦斯基,奎拉斯大概就很好了。叫人难过的是,奎拉斯的加演曲目选择了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的第一,巴赫的大无似乎是每一个大提琴家的返场曲目,也是衡量大提琴手的试金石。那几个熟得能在市嚣中一耳朵就辨认出来的音节一过去,便知道奎拉斯跟王健、古特曼、麦斯基没法比。我却没有因此后悔冒着初暑换乘地铁大老远地赶到东艺。听音乐会的乐趣就是结果有时跟你的期待背道而驰,也就是说有时候你抱着有听无听的心态走进音乐厅的时候,却邂逅了一场惊艳。当然,大多数的音乐会还是名副其实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