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音乐会——罗马尼亚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和布拉格交响乐团
(2013-05-19 16:55:39)5月17日晚,去东方艺术中心听罗马尼亚广播交响乐团音乐会。周末,又遇上绵绵细雨,平时需时45分钟的车程,那晚足足用去我们一个半小时,浦东的世纪大道也几乎成了停车场——已经发誓过几次了,坐地铁去东艺,总是一念之差错误一犯再犯。
罗马尼亚国家广播交响乐团音乐会,朋友送的票,未及做功课就匆匆赶往东艺,不知道待会儿他们会上演什么曲目,连同乐团,都让我好奇中。
上半场,序曲是明显东欧风格的音乐会序曲,事后知道是罗马尼亚作曲家埃奈斯库的《罗马尼亚狂想曲第一号》。那么这部需用时50分钟的钢琴协奏曲呢?朋友送的票位子不错,在钢琴家的身后,她手指的律动尽收眼底。这是一位手指很有力量的女钢琴家,将这部作品处理得铿锵有力。可是,打动我的还是第三乐章的回肠百转,一把大提琴或一组大提琴诉说着无处寄托的愁云,钢琴给予的是如丝如缕的慰藉,勃拉姆斯!中场休息的时候,拿到了节目单,果然是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像我这样脑子里储存曲目不多的初级乐迷,通过这第三乐章,找到了勃拉姆斯,他在这第三乐章里,把只属于自己的密码,抖落了。听94.7古典音乐节目,时不时会冒进耳朵这样一句话,“勃拉姆斯说,我愿意用我全部的作品换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句真话也一定是勃拉姆斯的谦语,就这部钢琴协奏曲,听过以后直叫人辗转反侧!当晚弹琴的女钢琴家解静娴告诉我们何以选择这部由四个乐章组成的罕见的钢琴协奏曲作品时,除了钟爱勃拉姆斯外,还因为是一部需要钢琴家“卖苦力”的作品。言下之意,女人本来就是力量的弱者,一定要在年富力强的时候体验一次“男性身心”?她穿着“兰芝鹤”紫色礼服,多女人呵,可是,50分钟用手指说话,她说得很好。而后加演的《彩云追月》,也被她处理得很有力度呢。
5月18日晚,还是东方艺术中心,捷克布拉格交响银团音乐会。
到了现场才知道还是今年“上海之春”的闭幕仪式。领导说话、领导宣布“闭幕”等等用去15分钟,彼时,整个交响乐团成了领导的背景,不知道合适不合适。好在,当晚现场的听者似乎都很在行,给予周小燕、吕其明两位音乐家的掌声时间远远大过给领导的。领导真是小气,见周小燕先生站在那里长时间地与掌声互动,竟一扯先生的衣袖让她坐下。或许,领导怕周小燕先生累着?
不提也罢,音乐会的序曲是为双女高音和交响乐队而作的叫做《韵》的交响音诗。接踵而至的是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
格里格的作品,听得不多,经常复习的是他的《培尔·金特》组曲。许多乐迷也不太愿意互相交流格里格,或许,在他们听来格里格是古典音乐中的轻音乐,我却格外珍重这位作曲家,他是我真正的音乐启蒙者,多年以前的一部电影《挪位之歌》让我永远记住了《索尔维格之歌》,还有《培尔·金特》。由孙颖迪担任独奏领衔这部《a小调钢琴协奏曲》,很棒。孙颖迪个子很小,却用内在的爆发力与强劲的布拉格交响乐团相颉颃。格里格的这部钢协,第二乐章开篇,犹如雪山上化出清冽的泉水,叮叮咚咚地流淌着,天真而纯净。而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的华彩,孙颖迪以超出身材的能量完美表现,布拉格交响乐团则以良好的素养将陪衬这一角色体现得尽善尽美。
下半场,德沃夏克的第九。第二天,看到对这场现场的评论是:技术不乏毛糙之处,可乐团以勃勃生气胜出。我这样的耳朵,在现场听到了第一乐章的碎了一地的各种情思,第二乐章欲说还休的思乡之情,第三乐章夜色中月色下绵绵思乡之情不绝如缕,第四乐章颂歌一曲将思乡曲化作普世情怀。
掌声太过热烈,他们又加演了《良宵》等三个小品,从东艺出来,已是夜深,街头少有行人,只有车辆在闪烁的霓虹中匆匆驶过,雨后的天空于是格外迷人。我知道,上海还是那个上海,彼时的好心情,是因为刚刚听过一场让我心满意足的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