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

向着宁波进发的过程中,“慈城”时不时地出现在路牌上,有时跟“宁波”并排,有时字体比“宁波”小一号。一看见“慈城”,就有好感,为什么?我问自己。是不是因为《让子弹飞》故事的发生地在鹅城?风马牛不相及呵。那么,“慈城”何以给我一种亲戚般的感觉?一到慈城,答案昭然若揭,当然,那要等到第二天到慈城以后。
现在我们两个要决定,离开宁波以后顺道去哪里玩一玩。
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我的选择:慈城。
多年夫妻了,我知道他的脾性。如果要去慈城,我应该沿着宁波周围的小城镇绕呀绕,最后落到“慈城”上,慈城就去定了。可是,慈城对我就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让我脱口而出。
果然,他说想去看看舟山大桥。我否定:我们刚从杭州湾跨海大桥过来,舟山大桥就是竣工了,又能怎样?那就慈城吧,他在看过旅游手册后拍板。
早上9点半,从金港大酒店出发。按照我的意思,我们怎么进的宁波城还怎么出宁波城,反正慈城就在宁波的前一站。他说不走回头路,问了大堂保安说是出了酒店上人民路左拐进环城北路见到青林湾大道右拐直走就到慈城了。可是,我们在唯一一个岔路口一犹豫,就上不了沈海高速了。好在,江北大道也直指慈城。
以为慈城会像前童古镇、宏村、西递一样的格局,却是完全不一样,是一个更加开阔的小城镇。我们把车停在民权路孔庙旁,开始在慈城步行。也就在这时,墙上的招贴画让我想起来,我在《三联生活周刊·最想念的年货》里读到过慈城的故事,关于慈城年糕的故事。一本好书开始在心底发酵,让我一厢情愿地感觉凡是书里说到的地方,都与我有关。
拐进一条小弄堂,迎面而来的这堵墙,先让我愣怔了,它像是用各种转头堆垛而成,不用灰浆。不用灰浆的墙头怎么可能牢固?多年以前的慈城人就有这个自信,留下了一堵又一堵由着砖块的形状和颜色随性组合而成的漂亮的花墙。
穿过小巷,眼前豁然开朗,想必这里是数百年前慈城的富人区,一式的介于月白和青灰之间的方砖垒成的院墙,院墙里是大户人家的住宅,明代的甲第世家、福字门头、符卿第、布政房和清代的冯宅等名人故居……每家每户都工整、延展、疏朗、精致,最叫人称奇的是,经历了数百年的变迁,这个街区居然保存完整,今天,我们才能出一个院落马上就能进入另一个院落,不由人不想象,彼时的慈城人,富甲一方了吧?走了主人的这些院落,而今变成了慈城人敛钱的匣子,每一个院落收费都不菲,还好,慈城人知道进退,给我们看的不仅仅是祖上留下的空房子,青花瓷展、明清家具展、紫砂壶展、母亲的手艺展、服饰展等等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展览遍布在这里宅第里,让游人略解因不菲的门票而郁积在心头的不满。
相比之下,孔庙、校士馆、县衙这些官方建筑,倒无别致之处。
慈城最别致之处,是有一汪慈湖。这个季节,寒风拂面有一点萧瑟,开残了的梅花一丛又一丛地暗示着“前度刘郎”不再来,只有湖对面簇新的粉墙黛瓦的建筑,让人精神一震。那是慈城新贵的别墅吗?特意过去看一眼,原来是慈城人应昌期先生出资修建的慈城中学。慈城一代代人能富足地生活着,全镇最好的房子就是学校当是这个结果最好注解。
已经露出阳光的天气,到了午后3点突然阴沉起来,仿佛马上就要黄昏了。我们没有把握能够找到会回上海的高速,就此别过慈城打道回府。却还是被找不到高速入口耽搁了时间。一个好心的当地人骑电动车位我们带路,按照他的指引我们终于找到入口,一看居然是宁波江北入口,而不是慈城的入口,让我们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