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苦逼——罗恩•拉什《炽焰燃烧》

(2012-09-05 10:17:22)
标签:

杂谈

腰封上夸奖罗恩•拉什的作品“精确地捕捉了美国南方阿巴拉契亚山区的复杂特征”。

读之前是不知所云,读之后觉得“复杂”一词是夸饰。也许,出没在罗恩小说里的人物身份有异,微小农场主、典当铺小老板、盗墓者、一双吸毒父母的儿子、失婚的寂寞女人、遇人不淑的寡妇、国家公园的偷盗者、孤独的父亲、精神错乱的白领、失意的酒吧歌手。我几乎将《炽焰燃烧》中近10篇小说的主角都罗列到了,很复杂,不是吗?其实,身份是埃德娜、帕森、韦斯利、贾里德、露丝们的外衣,罗恩的要表达的,是外衣下的人们在艰难时世里等待世界末日的苦逼日子。

我不危言耸听,“艰难时世”和“等待世界末日”俩词就来自罗恩两篇小说的篇名。在《艰难时世》里,埃德娜怀疑矮脚鸡下的蛋总是不见踪影是被邻居偷走了,被埃德娜言语胁迫下丈夫雅各布只好在鸡窝里埋下钓钩试图抓到偷蛋贼,结果,雅各布不得不要小心翼翼地从邻家小女孩的嘴里取出钓钩。

《等待世界尽头》:诸事不成的“我”只好在酒吧驻唱赚些银两养活自己。听他唱歌的又是些什么人呢?总是以酩酊大醉收场,呕吐一地的秽物将酒吧污染得臭不可闻,叫人看不到未来。

仅就这两篇小说的简述,你一眼扫过以后的感觉是否是绝望?”“希望永远失去了,而生命却孤单地留下来,而且在前面尚有漫长的生命之路要走。你不能死,即使你不喜欢生”,罗恩•拉什一本薄薄的《炽焰燃烧》,是用纤毫毕现的故事,注释了舍斯托夫的这句话。

列夫·舍斯托夫,二十世纪俄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1919年后流亡海外。这样背景,舍斯托夫有这样的论断,众望所归。我们一直认为世界上最幸福的美国人,竟然生活在艰难地捱向死亡的路途中,真的?在网络热气腾腾的清谈节目《晓说》断断续续地说着美国,隔着高晓松这一层薄膜认识美国,就是美国人生活在小烦恼大幸福中。而罗恩·拉什的《炽焰燃烧》告诉我,闪躲在烦恼丛中的美国人,幸福在遥远不知道何处。我相信谁?我当然相信不折不扣的美国人罗恩·拉什。抑或,《晓说》中的美国真实不虚,但那是美国的面子。谁知道一张姣好的脸庞没有经过高级化妆品的修饰?在美国深处的罗恩·拉什,几笔下去,写到了沉默的美国人与自由富裕的美国貌合神离的实情。

罗恩·拉什,颠覆了我一直以来需求小说的理由——当下,已叫人看不到未来,所以,我们需要小说。小说家们用生花妙笔营造出来的梦幻世界,能够让我们在阅读的几个小时、几天、几十天里忘记现世的苦楚,享受片刻(相对于漫长得望不到边际的苦难人生,再长的长篇小说需要的阅读时间都是短暂的)的欢愉——所以,对曹寇、阿乙他们的小说,我总是警觉地躲避着。比自己生活更苦难的小说中的生活,我们去体验的理由在哪里?罗恩·拉什用他的才华告诉我们,品尝比我们生活更加苦难的生活的理由,犹如餐桌上的苦瓜,帮助我们在苦涩中回味生活真正的美妙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