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诗经——读《诗经别裁》

(2012-06-15 13:50:46)
标签:

杂谈

《硕鼠》、《伐檀》,这些就是我的诗经。当然,还有《蒹葭》,那是在《硕鼠》、《伐檀》以后很多年、随着琼瑶的言情进入我视野的。可是,趋利避害是人特别是我这样的懒人的本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与“绿草苍苍白雾茫茫”相比,哪个更容易人脑?毫无疑问。更何况,后者还有曼妙的曲调伴随。

其实,诗三百都有曲调,扬之水女史在她意外畅销的《诗经别裁》中有这样美妙的钩沉:“《诗》不仅是美的文辞,而且是美的声乐,故它既是文典,而又可以作为‘乐语’,作为‘声教’,为时人所诵之。”只是,时光流转战火频仍以后,比孔子都年长五百年的《诗》终于只剩下文本了。文本,冠之以古典以后,常常叫人不敢亲近,如果不是因为最近迷醉于扬之水这个名字以及名下的所有书籍,我会如此沉潜于《诗经别裁》中吗?

所谓沉潜,是这样的:每天阅读时间开始之际,理清书桌,只一本《诗经别裁》和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先疏通文字,然后拜读扬之水关于诗的美文。每天两首,长亦如此,短亦如此。《诗经别裁》按照扬之水的选择原则是“刚刚完成一本《诗经名物新证》,故凡彼处谈及者,除《七月》一篇之外,此中一律未录。……二则有不少非常喜欢的诗……令人怀疑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和理解了诗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否还能够真正领悟诗所要告诉人们的东西。此际又不仅仅是心知其美而口不能言,便是连‘知’也是朦胧的。因此我觉得需要为自己留下更多的思索的余地”。在此原则之下,《诗经别裁》总共选诗47首。对照作者的选诗原则,我们怎么理解这47首诗的难度?应该是诗三百中相对易读的篇章,我却读得磕磕绊绊,几乎每一首都有我读不出来的字,还有多首,能通读了,却不懂得诗想要记录什么事情或者什么情感。惊恐之下回忆大学期间老师讲“中国古典文学”的时候自己在干嘛?没有痕迹,只记得雪天里趁着老师背转身板书的时候将课间捏得的雪球飞向远处同学的脑袋。恨自己无知,还恨没有人提醒自己趁着青春年少要读诗,更恨在自己最渴望阅读的时候被时代潮流裹挟着去读了《金光大道》、《艳阳天》……却要在人到中年之际补课去触摸中国文化初萌时的情态!这时候随着方家进入诗境,绝望随着惊喜接踵而至,原因是早在《诗经》的时候,他们已用寥寥数语将人间的七情六欲均写到了极处,怎么就极处了?读原诗;为什么说到了极处?读扬之水女史的“别裁”。我怕自己一说就错。实在要说,有两问:一问一些冷僻汉字为什么不注音省却读者搬弄词典的苦楚?二问一些已废用的汉字,为什么还要沿用?这些《现代汉语词典》上查找不到的字,成了我成诵的障碍。

已经说过,唯有《七月》是扬之水女史在两本著作里都选用的。为什么?因为实在是佳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七月》中的神来之笔,也真想说这是《诗》中最好的一句。”汗颜的是,只当其中最出名的一句“七月流火”是极热的形容,其实不是,是暑退将汗之候。

检讨至此,恨意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