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沈洋为名的音乐会

(2012-03-25 17:19:43)
标签:

杂谈

 

以沈洋为名的音乐会,沈洋站在舞台上的时间,只有25分钟。

因为歌剧,我基本将声乐作品剔出我的古典音乐曲目。因为歌剧是词、曲、演员、舞美等等元素综合而成的艺术,西洋歌剧对我们,曲调是否悦耳、演员是否称职、舞美是否打眼等等都是能够懂得的,只是意大利语或者德语,我们实难消受,而我以为与台词的隔膜对欣赏歌剧来说,是要了命的。

这一场音乐会的指挥叶大林先生个子稍小,所以下半场沈洋一登场,身形就先让人咋舌。这个大个子的“共鸣箱”十分了得呵,一开腔就把我带进马勒的《亡儿悼歌》。《亡儿悼歌》,马勒从吕克特400多首《亡儿悼歌》中选出《此刻太阳即将明亮升起》、《我如今明了,为何》、《当你亲爱的妈妈》、《我常常觉得,他们只是出门去了》和《在这个天气》等5首谱写成声乐套曲,后来,马勒的爱女也与吕克特的一双儿女一样死于猩红热,人们于是用“一语成谶”来关联马勒和吕克特的《亡儿悼歌》。我觉得,是马勒的天然气质帮助马勒在众多德国诗人中选择了吕克特,又在吕克特纷繁的诗作中选择了《亡儿悼歌》。只是年轻,死亡是可以旁观的世相,所以这5个诗篇,虽悲怆,但马勒处理得哀而不伤。沈洋不知道多少遍唱《亡儿悼歌》了,也不知道当晚站在舞台上的沈洋是心之所至还是按照演出合同依约准时登台,职业演员的素养帮助他滴水不漏地完成了《亡儿悼歌》,只是到了第5首《在这个天气》,沈洋的情绪随马勒一起愤懑地质问起上苍。就在我非常享受地沉浸在吕克特、马勒和沈洋共同完成的艺术至高境界里时,激光教鞭的红色如蛇的信子刺痛了我,前排那位女士又在拍照了。音乐会上总是不缺少这样的节外生枝,制造者从不觉得寒碜,这叫人如何是好?这一打岔,沈洋的,歌声已经回归天穹,只剩下余音绕梁,好听,甚至超过了有歌词的部分。不懂德文,总是我们理解声乐作品的阻隔,无可奈何。

除了沈洋登台的25分钟,上海交响乐团还奉献了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山洞》、莫扎特《第21钢琴协奏曲》和马勒《第十交响曲:柔板》。《芬格尔山洞》被弄成了散落在10分钟时间河流里的碎片,叫人听着心疼。倒是《柔板》,也许《亡儿悼歌》将乐团的情绪调整到非常适合《柔板》,于是,沿袭马九的连绵不断的纠结,被乐团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同去听音乐会的说《第21钢琴协奏曲》中钢琴的声音弱了。是,但那是弹奏钢琴的伊莲娜·巴什基洛娃在迁就乐团,这也导致了伊莲娜在整个演出过程中非常傲慢,不断用与演奏毫不相干的小动作挑战观众的注意力。好在,莫扎特音乐强烈的气场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同伴说第二乐章宛若仙乐。

《第21钢琴协奏曲》、《第3小提琴协奏曲》、《长笛协奏曲》,这些莫扎特作品的第二乐章,都是上帝恩赐给我们耳朵的仙乐。“那么我们就听第二乐章。”可以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