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撕口子还是露真相——电影《光棍儿》和《钢的琴》

(2012-02-08 11:15:57)
标签:

杂谈

就是在线观看,能看到《光棍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是因为毛尖文章提及,我怎么会知道还有一部叫《光棍儿》的电影?它也确实如毛尖文章说的那样,在网络上躲躲闪闪的。

因为有毛尖的锦心绣口,看完《光棍儿》的几天里,竟不能说出一句话来。倒是受我“引导”去看了《光棍儿》的我的两位在电影界谋饭碗和做编剧的同学,交口称赞。仔细比对他们的赞誉,一个关键表述就是《光棍儿》才用了30万人民币。如果我们剔除掉性价比的因素仅仅将《光棍儿》当做一部艺术作品去考量,它好在哪里?

距离北京才100多公里的一个名叫顾家沟儿的村庄里,4个中老年男人因为种种原因至今还光棍着。电影中,他们试图改变光棍身份未果,只好坐在村头的艳阳下通过回忆往昔的光辉岁月和畅想永远成不了现实的未来中乐呵呵地度日。精神层面的生活得以满足的同时,他们的肉体欲望也在用各种手法得到满足:自慰、买春、同性恋。说实话,看到4个光棍没心没肺地呈现原生态的生活状况,先是震颤,后是无法消解,想到了两本古人写的书《姑妄言》和《徒然草》。如果我们参看一下小宝先生的两篇文章《编为知者道,不供俗人看》和《美人爱读<徒然草>》,就会知道《光棍儿》所呈现的,不只在当下,过去、未来会一直在那里。只不过阅读古书终究是小众的文化活动,所以,《姑妄言》和《徒然草》只能暗潮涌动,就算是波光潋滟也是少数人的眼福。电影就不一样了。想象一下,如果《光棍儿》得以在院线上映,对公众的心理冲击有多大?一部电影,它真的不只是艺术,尤其当这部电影涉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和事时,这人和事又是我们不愿意在太阳底下袒露的,就会有一种被人家撕开口子的尴尬伴随着观影过程。

这种尴尬,也出现在观看《钢的琴》的过程中。

东北老工业区,街上游荡着失去工作的他们。为了养家糊口,陈桂林、淑娴他们组合起一支小乐队给人唱红白喜事。这活儿,喂饱肚子穿暖身子刚刚好,要让陈桂林为从前妻那里夺回女儿的抚养权而给女儿买一架钢琴,就属痴人说梦了。万般无奈之下,陈桂林召集起一群昔日的能工巧匠,做钢琴——故事讲到这里,谁都能看出,钢琴只是道具,它可以是小提琴、网球拍总之是一个孩子的梦想,作为钢琴的道具在《钢的琴》中的作用就是把观众的视线引向破败的街道、孤魂野鬼似的工厂以及落魄的失业工人群体,对,可以将这些同4个光棍儿放在一起从而展示兴冲冲往前赶的中国,都有谁掉队了掉在了哪里。如果就这一点来评述这两部电影,《光棍儿》更胜一筹,因为钢琴这一道具是人为的戏剧冲突,难免做作,而4个光棍则是让高潮慢慢酝酿在日常岁月平凡生活中,更见功力更需要耐心也就更显张力。

只是,看这两部电影如此不留情面地撕开当下中国某个城镇真切的现状,无以名状的痛一直伴随左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泰式按摩
后一篇:在清迈步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