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掠过平湖
(2012-01-13 12:37:03)
标签:
杂谈 |
平湖,很久以来了解的只有平湖糟蛋。平湖糟蛋,把新鲜的鸭蛋放入酒酿、醋、盐等渍料里,一段时间以后蛋壳脱落,就可以食用了。这种滋味奇怪口感滑腻的食物,是一些人宝爱的这一口,我却不喜欢。所以这一次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去平湖,意料之中会遇到的东西,我都没正眼瞧一眼。
但是,平湖有值得我们注目的东西。
一处是莫氏庄园。昨天上午我从莫氏庄园的入口处进去,觉得疑惑:这户人家怎么开门见山就是“女厅”呢?就循着庄园里曲里拐弯的厅堂楼阁往前走着寻找答案,这一走就走到了莫氏庄园紧临河埠头的大门,这才知道莫氏庄园的管理者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将庄园的后门弄成了参观者的入口。这种只求做过不求做好的文物管理和开放方式实在叫人失望,幸好,莫氏庄园只是清代富商莫放梅的私家宅院,虽保留了那个年代江浙一代富人的起居范式,但类似的样本不在少数,莫氏庄园只是平湖的标识而上升不了国家甚至浙江省的文物,如此潦草地向公众开放,也就不劳我们计较了。
相对于莫氏庄园的马虎,位于平湖东湖景区大瀛洲内的李叔同纪念馆,就庄重多了。只是,“其建筑造型为一高雅、洁白之莲花”的纪念馆,如今看上去脏兮兮的哪里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蕴?倒是纪念馆里,虽然没有一件真迹,但是,李叔同的手迹复印件、照片等等在偌大一个纪念馆里宏阔地排开,我们围着看一圈,就能了解李叔同的生平。其实,这位我们更愿意称他为弘一法师的奇异之人,就是不到平湖看这个李叔同纪念馆,也是略知一二的。在李叔同纪念馆里,一下子与舞台上的李叔同、画家李叔同、书法家李叔同、高僧弘一法师打着照面,不由得心生感慨:那个时代的人,怎么可以有那么多触觉且每一个触觉都灵敏得紧?当然,最最叫人无言以对的还是弘一法师的两幅字。一幅是“心经”,那种心无旁骛的干净,看着叫人肃然:得要到达怎样的明镜台才能有这般不沾染半丝烟火气的书法作品?另一幅是大师圆寂前留下的四个字:悲欣交集。属于平常人的情感在大师即将离世的当口慢慢地、隐隐地流露在这看似稚拙的四个字里——我们到今天都无解,红尘颠倒了半生李叔同先生为什么会在那一刻决绝地转身遁入空门,任妻子泪如雨下、涕泗滂沱都不肯回头再看一眼尘世?丰子恺先生曾经答复我们,在李叔同,人之生活状态有三种境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宗教生活。似乎可以成为李叔同义无反顾的注解。可是,“悲欣交集”中俗世特有的那种温暖,又作何解?
望尘莫及,我们只有享受凡间的欢愉。从李叔同纪念馆出来,直奔那家名叫金稼园的农家菜。从红薯到鸡汤,都是热腾腾地上的桌,在阴冷的冬天,有特别的农家芬芳。尤其是便宜哈,一大桌子菜500元多一点。我们一桌10个人倒有泰半是胃口处于旺盛期的小伙,即便如此,那只香喷喷的土鸡愣是被我们剩下了大半只,只好沦为我们的谈资:三黄鸡和二黄鸡到底区别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