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钱学森图书馆看什么?
(2011-12-26 15:09:05)
标签:
杂谈 |
12月11日,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揭幕。据报载,开馆第一天前去参观的市民就达千余人。
刚刚落成的钱学森图书馆,共展出76000余份文献、手稿和图书,1500余张历史照片,700余件珍贵实物。所以,去钱学森图书馆看什么,应该不是一个问题。但是,我还是要问:去钱学森图书馆看什么?
看钱学森先生如何依然放弃美国优渥的科研、生活条件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吗?看钱学森先生如何在捉襟见肘的条件下位祖国强大作出巨大贡献嘛?看钱学森先生睿智地给我们留下的箴言吗?当然,一个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值得我们去看去学习,但是,我们的目光仅仅停留在上述种种,钱学森先生地下有知,会不会有如此遗憾:我的科学探索精神呢?
当然,钱老化作文字的科研成果《物理力学讲义》和《星际航行概论》以我们的学养难入其门,但是,钱老一生实践于科研领域时周身闪烁的科学精神,能否昭示我们,科学思想对一个完整的人特别是青少年能否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此想法,源于一条新闻:某所小学的学生做了一个试验,把三碗米饭放在冰箱里,每天上学前捧出来,对着第一碗说“你美得像个天使,我真舍不得扔了你”之类的赞美话,对着第二碗说“你这么恶心,还敢待在我家里,我要好好教训你”之类的恶言恶语,而对第三碗则不理不睬。过了一个月后,“奇迹”发生了:听了好话的米饭散发出香气;挨骂的米饭变黑发臭;遭到不理不睬的米饭流出了脏水。
听上去很荒诞,是吗?可是这个经不起科学检验的小学生实验被媒体广泛传播,原因是实验有模本,就是前些年风靡一时的一本书《水知道答案》。这本由日本人江本胜撰写的所谓科普著作,曾经令我给我折服。如今回想起来该书的魅惑点在于只告诉我们被善待的水的晶体会千变万化、美丽纷繁,而不涉及水质的变化,于是《水知道答案》在科学与臆想之间轻巧地来回游走,流变的线条虚幻出刹那的科学繁花。
事实上,虚幻的科学繁花也是不存在的。《谁知道答案》被科学界质疑为伪科学后,江本胜至今未作抗辩,他像是在用沉默告诉我们《水知道答案》的虚妄。
因为缺乏科学精神,我们会让一本在日本籍籍无名的所谓科普书籍在我们这里风行一时。因为缺乏科学精神,对水说好话会让水变得美丽起来的猜测成为科学论断流布到中小学生当中。不久前,我就读到一篇中学生来稿,声称她培育了两盆金桔,对其中的一盆说尽好话而对另一盆恶语相加,数周以后听好话的金桔枝繁叶茂,而听恶语的那一盆则蔫头耷脑的……不可能的一幕如此真切地被一个中学生诉诸笔端,让我们胆寒的是这个学生胡诌的“本领”,更是她和她的同学对科学的歪解。
假如钱学森先生轻信《谁知道答案》这样的伪科学,可以断言的是,由他主持的导弹和火箭实验不会成功。钱学森先生能够成为我们国家的科学泰斗,源于他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在科学实验中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我想,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在钱学森图书馆看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