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秀蓉变成家玉,或者在过程中——读《春尽江南》

(2011-09-05 13:59:35)
标签:

杂谈

模糊掉的一个维度时间,因为著名事件若隐若现,让我得以对应:跟秀蓉或者家玉是同代人。所以,对格非先生的新作《春尽江南》的一个细节耿耿于怀:初次见面,端午就哄着秀蓉与他有了肌肤之亲。1980年代,我们这样吗?好吧,是这样。那么,端午在事毕后何以不告而别还摸走了熟睡中秀蓉裤兜里的所有的钱?饶是这样,几年以后,已经定下佳期正在挑选结婚戒指的秀蓉,与端午不期而遇后竟然丢下未婚夫唐燕生而选择谭端午,秀蓉的取舍寄托着作家格非怎样的情怀?

如果不解开这个结,继续读《春尽江南》,阴影就会变成阴翳叫人读不清楚出版社印在腰封上的一句推荐语:透视剧变时代的挣扎与选择,无奈与渴盼。

按图索骥,依着这句话,我们攀援而上,回到1980年代,端午做出那样乖张的举止依然获取秀蓉的芳心,原因只有一个: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的确,1980年代,诗人是每一个姑娘心中的白马王子。作家太宝爱诗人在1980年代的社会地位了,顺着作家笔墨的推进20多年过去了,端午还在诗人的云端里矜持地俯视人生。云端,就是地方志办公室和《新五代史》。

与此同时,端午的诗友徐吉士,身材变形倒在其次,人到中年了嘛。他沉溺于官场以及官场的副产品声色场所。端午的好友陈守仁早已丢弃了1980年代的精神寄托,辗转于房地产业贪得无厌,1980年代教会他的思考能力,只在被天神警告时才慎独那么一会儿,这种与端午背道而驰的生存方式当然不能得到格非老师的认同,他让陈守仁死于非命。

端午独自逗留在了1980年代,2000年代打搅了他,他只好以茕茕孑立、玉树临风的姿态把玩甚至旁观纷扰的乱世,愈加衬托出他的生活伴侣已由秀蓉变成家玉的那个女人的浑浊。

把角色塑造成什么样子,作家有自己的预谋,纷纷出笼的评论几乎都在褒端午贬家玉,就让我对端午的欣赏打了折扣。云端里的端午很骄傲、不苟且、不容忍、不向世俗低头,他久久地徘徊在自设的“无菌病房”里还自以为很清高,可他意识不到自己的清高是以家玉的苟且、容忍、为五斗米不得不折腰为物质基础吗?所以,尽管格非将家玉写得丑陋不堪:可以为端午毅然抛弃与之有婚约的唐燕生,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让儿子进鹤浦最好的学校不择手段,可以对儿子的不努力读书歇斯底里地大发作,可以对阴鸷偏执的婆婆零容忍……在篇末读到家玉离开鹤浦时留给端午的那封信时,我落泪了,不为她的死,而为她因端午而死,感到不值。

这个端午,丝毫不为自己无力支撑起一个家而感到羞愧,借一套自家的房子给人都能惹出一堆是非,对老母只会文过饰非,对儿子只会一味迁就绥靖——即便他真是一个声振寰宇的诗人,都不值得家玉为之付出生命呵,况且,在家玉还是秀蓉时,这个端午要了她的身体不算还摸走了她裤兜里所有的钱,这样的男人,已经变成家玉的秀蓉居然还是选择了他,那只能怪家玉比我们还不如,她的结局也告诉从秀蓉变成家玉过程中的所有女人,生活细节永远比高头讲章更能接近人之本性。

关于这个细节的为什么,小说在快要结束的时候由端午给出了解释,那个解释不转述了吧,牵强附会得叫人生疑:格非先生是否不能对这个细节自圆其说了?尽管因为这个细节,让我狐疑起端午这个人物,但是丝毫不能影响我对《春尽江南》的喜欢,文字真是舒服,家长里短里显出高雅,且不动声色地对应了格非先生是最有学问的作家之一的称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