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姿的《图画展览会》

(2010-08-25 10:53:23)
标签:

杂谈

第一次听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是在10多年前上映的让我们瞠目的电视连续剧《无悔追踪》。剧中,王志文扮演的特务就是以这部作品中的《漫步》为联络暗号的。在这部以敌特分子与公安干部对峙几十年为叙事线索的艺术佳品里,王志文和刘佩琦的表演让我珍爱至今,而《漫步》在我的脑子里早已摆脱了“联络暗号”的意向,记忆成一段清灵灵的钢琴小品。

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是一部钢琴套曲,囿于其题材的趣味性和旋律的可唱性,多少音乐家试图将其编配为交响乐,唯独现在还一直流连于音乐会上的拉威尔配器的版本,被大家所推崇。尽管如此,还是有人质疑拉威尔的配器损伤了穆索尔斯基原作中粗粝的俄罗斯民风,而是狗尾续貂地让其染上了法国的文艺腔,由此我申发的联想是:由擅长指挥法国作曲家作品的夏尔·迪图瓦来解读拉威尔配器的《图画展览会》,是不是最佳组合?

答案一时无权威给出,但我可以有自己的判断。8月22日晚上海夏季音乐会的闭幕式上,迪图瓦指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会的下半场,曲目就是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

一直以为上交的管乐不如弦乐,可那晚的《图画展览会》才一“破题”,嘹亮的管乐就把《漫步》送到现场每一个听众的心底。接下来,侏儒、古堡、杜伊勒里宫的花园、牛车、鸡雏的舞蹈、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里莫日的集市、墓穴、鸡脚上的小屋、基辅的城门等等作曲家用音符呈现的10幅画作的画面,由迪图瓦的上海交响乐团一一交代给听众,它们或轻快,或粗重,或兴高采烈,或暮气沉沉,或“满园春色关不住”,或“禅房花木深”……很少有一部交响乐作品在短短半个小时里呈现这么多纷繁多姿的情感的,然后,《图画展览会》就是这样一部在半个小时里将人间的七情六欲稍稍点染的作品,所以,特别适合入门级的乐迷倾听,那晚的现场,这部作品要比上半场的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赢得的掌声更加由衷。

也许,上海交响乐团更加得心应手于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这是我的听觉感受。有意思的是,包括排练场,在上海的音乐会,我听过的三场迪图瓦担任指挥的音乐会,上演的几乎都是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和《春之祭》、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乐》、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一个西欧音乐家如此钟情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是偶尔为之而是出自肺腑的选择?像我们修过俄罗斯文学史的文学爱好者,一直为俄罗斯文学深厚的泥土气息所折服,那么,迪图瓦的选择也因如此?反正,上半场的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有乱云飞渡的意思,我能听到作曲家突破业已成熟的作曲套路的挣扎以及用音乐表达最本原的叹息和怒吼的尝试,但是,心领神会是断断续续的,很多时间我游离在音乐之外在问自己:到底是小提琴宋晓晨功力不到还是上交更习惯柴可夫斯基?抑或我的爱乐级别还未及聆听巴托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