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彼时世间多清寂

(2010-07-23 13:08:37)
标签:

杂谈

炎炎夏日,听这张唱片,正好。

这张唱片,附在瑞典人林西莉的著作《古琴》里。书正在读,读到入迷。怎么样?读完再说——读书不像听音乐,收了11首古曲的这张唱片,一个多小时也就听完了。

11首古曲:《流水》《春晓吟》《风雷引》《平沙落雁》《胡笳十八拍》《广陵散》《欸乃》《鸥鹭忘机》《阳关三叠》《酒徒》《碣石调幽兰》。每一首曲子的名字都很漂亮,言简意赅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也的确如是。平沙落雁:一群飞来的雁群盘旋、栖息,“既落沙平水远,意适心闲”;鸥鹭忘机:渔翁心净无机,鱼鸥成群而至,环绕左右。某天应父之命想带几只鸥鸟回家,鸟儿们于是盘旋半空不肯落下;流水:高山上岩石间湍急的流水停下来。转入缓慢的流动,再渐渐壮大奔腾——这是《流水》一曲呈现给我们听觉效果,可当我们在“流水”前加上“高山”,两个人的名字伯牙和子期以及关于友谊的别裁,就在流水一样的琴声里清晰起来……

夏日的午后,躺在草席上让自己空濛着听这张唱片,从头至尾,稍稍耳熟的只有一曲《阳关三叠》。王维题诗在前头,关于《阳关三叠》,再说什么都是错,“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仅这七绝,何以道尽对友人远离的不舍以及友人还在牵挂已至的难舍?一唱三叹的《阳光三叠》,真是将延绵不绝的友情拽到了天尽头。

同样是第一次听闻,我却对《胡笳十八拍》有似曾相识之感。相比唱片里的其他诸曲,此曲显得低回沉郁,也许与我略略懂得蔡文姬有关?孩提时,因为外公酷爱郭沫若,郭公所有的作品包括《李白与杜甫》他读过以后都要念叨几句给我听,哪怕明知道是对牛弹琴,所以因着郭沫若的剧作《蔡文姬》我知道这个苦命的才女子。《胡笳十八拍》,作于文姬归汉的当口,当时的蔡文姬,才女的称谓已无所谓,撕扯她的是母亲二字。留在匈奴,被掳走时留在家里的孩子是否还记得娘亲的面容?归汉,与单于生下的子女不是就此没了娘?徘徊复徘徊,这种愁绪,由清泠泠的焦尾琴拨弦弹奏出,真是无奈到了绝望。

炎炎夏日,摄氏35度的高温将午后的房间炙烤得干爽、透彻。听管平湖先生留在人间的古琴好音,有溪水潺潺漫过来的错觉,很是美妙。不过,听惯了西洋的乐器,再来听古琴,终是觉得声音过于低回,哪怕将音量调至30。如若放进去的唱片是交响乐,怕是要声震屋宇了,可古琴唱片在里头,居然还是浅唱。我想,古琴遇知音的彼时,世间多么清寂呵。又也许,古琴是一种自己操琴胜于听的乐器吧。上次在苏州的平江路看见一间间教习古琴的琴坊,还真起了意。可从林西莉的书里读到古琴指法的图谱——罢了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