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睹芳华了吗?
(2010-07-07 12:13:02)
标签:
杂谈 |
我曾经是话剧的狂热爱好者。那时候,上海常年上演话剧的剧场有黄河路上的长江剧场,瑞金路上的瑞金剧场,延安路上的儿童艺术剧场和上海戏剧学院内的实验剧场。长江剧场是我记忆里跟话剧紧密相连的场所,萨特的《肮脏的手》、莎士比亚的《克里奥佩特拉》都是在那里看的,男主角都是焦晃,后一部戏的女主角是已去了天堂的李媛媛。这两部戏,在长江一演就是一个多月,盛况空前。在瑞金剧场,看的是莫里哀的《吝啬鬼》,作为话剧演员的李家耀,因为《吝啬鬼》可以荣耀一辈子。至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实验剧场,当年其寒酸的样子简直不能与这所令人注目的艺术院校比肩,可是,这里上演的剧目部部惊艳,即便是学生的毕业大戏,也十分了得。迪伦马特的《物理学家》,当年撑起这部大戏的都是四年级的学生,在我看来后来在中国舞台上的《物理学家》,就没有一个版本超过它的,女主角张小磊,不知道今天身在何处了。在这个破旧的实验剧场,看过的戏很多,张秋歌、丁嘉丽、洪宇宙……他们的功底我在后台见识过,现在的偶像,谁有那样的本事!
大概持我这样观点的影迷比较多,当红的偶像明星近年来纷纷到舞台上献演话剧以“粉碎”我这种偏执之人的偏见。
郭涛是不是目的同上才出演孟京辉的话剧《堂吉诃德》的?那么,他的愿望变成了现实。7月2日晚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话剧《堂吉诃德》,饰演堂吉诃德的郭涛有非常出色的表现,而他的出色表现,尤其出现在中间和结尾处的两段超长独白,那真是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很好地帮助原本有欠缺的剧本完善了堂吉诃德这个角色。
不错,根据塞万提斯的原著改编的话剧《堂吉诃德》是有缺憾的。除了那些游离了剧情的插科打诨叫我看着觉得愧对塞万提斯外,从头至尾我都在寻找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他是一个读多了骑士小说而异想天开的老贵族,虽然骑一匹瘦马游走天下、拿着长矛大战风车等等行径叫人发笑,可是,塞万提斯从来不曾轻慢过他。塞万提斯塑造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堂吉诃德的可笑,只是塞万提斯自己对什么是理想的迷茫,而不是对理想主义者堂吉诃德的讽刺。经由孟京辉处理过的《堂吉诃德》,笑骂的气味那么重,即便郭涛逢人便说什么“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精神不变”,可“落草为寇”已是事实。
多年不看话剧了。原本想通过《堂吉诃德》重睹话剧的芳华,看来,芳华已经绝尘而去。
也许,不该去看孟京辉的话剧。他的经典之作《恋爱中的犀牛》我也是兴冲冲地赶去美琪大戏院看的,男主角段奕宏那时还叫段龙。落幕时分我曾经疑惑过:那还是话剧吗?同样的疑问也出现在《堂吉诃德》落幕的时候。其实,孟京辉自己也是疑惑的,不然,他怎么会命名这部戏为多媒体话剧呢?动画做得的确漂亮,可那还是话剧的表达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