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需要“断乳”
(2009-07-20 14:49:01)
标签:
情感 |
先给“我们”下一个定义:指孩子考上大学的家长。
从今年3月开始上了一个心理咨询师班,到现在已经三个多月,来自本埠各个行业、年龄不一的同学们自然也就熟识了,一周一次上课的课间成了彼此交流信息、增进感情的时段。
这两周,我们在一起说的话题都是小孩升学事宜,从幼儿园到大学,不一而足。
王女士的女儿已于上周五晚上拿到了上海东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实他们的第一意向是华东师范大学,这心理学课程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呢,尘埃落定以后王女士高高兴兴地问我:“你们打算买学校提供的被子、蚊帐之类的物品吗?”
上周六上午,我的孩子还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可是,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是因为每一所大学派发通知书的时间有先后之分,所以,我大方地告诉王女士:“当然买啦,省得自己买了还要送过去,多麻烦。”
听我这么一说,王女士一脸诧异:“难道在学校买的被子你不洗一洗就给孩子用吗?”
我张口结舌。我总不见得说我们不洗显得我这个当妈妈的多不到位!可一众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同学都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只好尴尬笑笑,答:“我们是男孩脏就脏一点吧。你们女孩,倒是要干净的。”
说着说着,说到了该不该让孩子住宿的问题。王女士感慨:“你们多好,学校就在市区,不像我们,在松江大学城。不然,我就让我女儿天天回家。”
这回,我有些激动了,说:“我跟我儿子说了,必须住到学校去。我养他18年该到了解放自己的时候,他也应该有能力管理好自己了。”
我的一番在妈妈中显得有些另类的言论,激起嗡嗡声一片。限于篇幅,反对的理由就不赘述了,我只挑对我有用的举一例。
“我同意她的观点。”明显大出我们一截的雷女士摊开手掌指向我:“我的孩子复旦大学读了一年就自说自话跑到美国去了,这也就算了。他硕士毕业考上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一年有27000多美圆奖学金呢,他说不读就不读了,跑回香港在花旗银行谋了一个职务。我当时想不通呵,想劝劝他的,可他说爸爸妈妈你们就不用再说了,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就让我自己决定吧。我告诉你们只是把结果通知你们以示尊重。”静默,雷女士的话让所有参与话题的爸爸妈妈们不说话了,幸亏老师宣布上课了才将五味杂陈的现场气氛稀释了。
我们这一代,一定是独生子女的爸爸妈妈。我们开始当爸爸妈妈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正有待腾飞,所以,我们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手头非常拮据,“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我们是有切身体会的,跟孩子,也更加休戚与共。现在,孩子大了,终于要走了,他(她)融入社会后很快就会有自己的生活,在他自己的生活中爸爸妈妈肯定不是主角了,而走了他(她)后我们的生活因为缺了主角而会备觉寂寥,怎么办?一定要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还像从前那样依恋我们吗?那么,永远躲在爸爸妈妈羽翼之下的孩子总长不大不说,我们的羽翼之下也过于狭窄了,他们能呆得住吗?与其让矛盾如期而至,不如我们抖开自己已经有些耷拉的翅膀让他们飞吧。想到这里,有些难过,看来,这一回需要“断乳”的是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爸爸和妈妈啦。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妈妈
听音乐,看电影,写博客,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经济学和大洋彼岸的大学
我有一个孩子,跃上台阶,斗志不懈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我爱的人MSN
告诉他们我的关切
……
对不起,海子,因为只有你的诗,才能拨动我们两代人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