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wumei2215
wumei221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674
  • 关注人气:3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艾普”过吗?

(2009-06-20 21:16:18)
标签:

杂谈

电影《革命之路》中这个叫艾普的女人于1950年代住在美国康州郊外革命路上的一幢白色别墅里,有一双儿女,有一辆私家车,丈夫在城里一栋很高的商务楼里做白领。按说,已经中产阶级了,艾普应该安安心心地把孩子领大,陪丈夫一起变老,可她不!怅然若失中把心里那一道看得见摸不着的彩虹化作具体而微的巴黎后,就义无返顾地朝目标奔去,结果误了卿卿性命。

有几个观众能够理解艾普的决绝?我们家的男同志一出影院就呵斥:“这个女人脑子进水了吗?”看电影时涌动在心里的千条万条要送给艾普的知心话,这一刻竟张口结舌,面红耳赤中我粗暴地用三个字结束了也许会很激烈的纷争:“你不懂!”

可是,那么思念死于正值吐艳好年华的艾普,就想问大家,艾普以这样的方式撒手人寰,值吗?

电影开始的时候,艾普正在舞台上演戏。这个科班出身的演员,现如今只能在业余舞台上同一群业余演员票戏。如果真是票戏,那倒也轻松,玩嘛。可艾普当了真,于是观众席上莫衷一是的议论,一下子把曾经的专业演员艾普推入了理想和现实的夹缝里:难道我人生一场就是为了嫁一个好男人、生几个孩子和过衣食无忧的日子吗?几乎所有的女人都这样,怀抱远大理想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却被爱情这颗“流弹”击中,于是错把爱情当作此生最大的追求,心甘情愿地为人妻、为人母。但是,爱情的火焰迟早会慢慢熄灭变成一捧微温的灰烬陪伴我们偶有微澜的平淡生活,每天每天,送丈夫上班、送孩子上学,然后,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打发掉一天时间,又等待丈夫和孩子回家——这样的生活,难道就是女人的理想吗?许多女人觉得把这个当作已经实现的理想也不错,可艾普不干!我相信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女人有艾普一样的认识,却没有艾普那样的勇气让心底里的理想之花再开一次,因为谁都知道,那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我想,如果艾普有机会读到鲁迅先生半个多世纪前写的文章《娜拉走后怎样》,她也许就不那么向往巴黎了。可又想,即便是鲁迅先生在艾普的耳边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她也还是要为了巴黎放弃生命的,她不像我们,只在脑子里“艾普”一下,然后安于被艾普嗤之以鼻的一成不变的生活。她的意义在于勇敢地往前趟了一步。没有走通,是吗?后来的艾普们可以想一想,理想是不是只在巴黎?

还想问大家,如果艾普生活在当下,而不是生活在上世纪50年代,她还会为了心中的巴黎孜孜以求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吗?冒出这样的问题,原因很简单,现在的生活比艾普的时代丰富了许多,除了跟艾普一样我们可以到夜总会用酒和疯狂的舞蹈挥发掉涨满在身体里的郁闷,我们还可以用电视、电影、美容、健身、上网等等消遣打发掉我们的无聊。要用“不会”二字回答我的第二个问题,前提是艾普必须因为无聊而把虚幻的彩虹化作了实实在在的巴黎。这样的前提存在吗?不,不是因为无聊艾普才变得让人觉得不可理喻的,而是作为人艾普跟男人一样拥有一颗会思考的脑袋,她不明白为什么男人可以将到达理想的彼岸作为此生可以永远追逐的梦想,而女人,特别是有了家和孩子的女人还常常提及理想就会被人们认为超出了正常思维,电影里不也只有那个精神病患者才认同艾普的追求吗?所以,艾普她根本不是生不逢时,而是生错了性别,如是,就算活在当下,艾普的结局一定还是悲剧。同为女人,我们以我们的方式抗拒着性别给我们带来的不公,比如,跟男人一样养家糊口,跟男人一样站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其实,就“跟男人一样”这样的说法,已经证明了女人天生的弱势,只是,绝大多数女人在“艾普”过以后会接受这样的宿命,而不是像艾普那样飞蛾扑火。

因为这样去理解《革命之路》中的艾普,当艾普站在落地窗前看外面普照大地的阳光,血从身体里慢慢溢出来洇红地毯,我会难过的不能自已,心里默念:艾普真是女人中的豪杰。

片名REVOLUTION  ROAD,其中的REVOLUTION除革命外,还有些微变革的意思,看来,变革之路不好走,它总是显得那么另类,以致又过去了半个世纪,男人看艾普,还是频频摇头。

 

 

ps:拜上海国际电影节所赐,得以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只有看电影而不是看碟,才是享受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