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乐,从格里格开始

(2009-04-15 23:39:52)
标签:

杂谈

下班回家,开门进屋踢掉高跟鞋,顺手拧响收音机。熟悉的旋律喷薄而来,无一例外地,灵魂又一次被击中。每一次灵魂被她击中,我不能做别的事情,只能低眉顺眼地听,直到最后一个音符消逝在空中。这一次也一样,直到DJ说:“刚才大家听到的是《培尔·金特》的开始曲《晨曲》……”我才能进厨房准备一家人的晚餐。

可是,回忆慢慢慢慢涨满了不大的厨房……

二十多年前了,我还在上海师范大学读书。那时候我酷爱电影,为了《德伯家的苔丝》翻越过宿舍的窗户,为了《非凡的艾玛》不知羞耻地逃过票,把老师撂在教室里自己跑去漕河泾寒酸的电影院里看电影更是家常便饭。不过逃课去看电影,一般是集体行为,可《挪威之歌》我是一个人去看的。怎么会的?一点都想不起来了,惟其如此,我才能毫无顾忌地让眼泪顺着脸颊尽情地流。

《挪威之歌》,是音乐家格里格的传记片。就电影本身而言,最美的是镜头,“影片一开始,在长达几分钟时间的银幕上出现的不是人的形象,而是一连串空镜头:雄伟奇特的山川;奔腾咆哮的江河;高悬的瀑布;郁郁葱葱的草木;晶莹透剔的冰雪;绚烂多姿的朝晖、晚霞,勾勒出了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挪威山河壮丽的景色,这组优美的画面,烘托出了影片的气氛,也交待了主人公生长的自然环境。在这长达几分钟的空镜头里,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各种奇丽的景色叫人心旷神怡,一种庄严、深沉的感情油然而生,加上那优美的旋律的配合,越发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弦,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诱发着观众丰富的联想……”当年的影评人给我们留下的这段文字,不知道还能把画面还原出来吧,而我的眼泪,更是为了格里格的事业和爱情。成为一个公认的作曲家怎么这么难呢?得到一个姑娘的爱情,怎么这么难呢?因为难,你听《晨曲》,初秋清晨微凉的气息叫人觉着凉薄又不愿掩上窗户抵挡了它,所谓“秋凉破暑,暑气迟迟去。最喜连日风和雨,断送凉秋生庭户。”因为难,你听《索尔维格之歌》,疼惜之情丝丝缕缕弥漫过来,所谓“平生不懂相思,才懂相思,便害相思。”

从此,着迷格里格的《培尔·金特》。喜欢古典音乐,是近两年的事情,在这之前,唱片只买《培尔·金特》,不讲版本,只要一塞进唱机就让我听到《晨曲》我就喜欢。有过一张称心如意的《培尔·金特》,好好的放在家里的唱机上怎么不见了呢?赶紧补货,因为不记得版本看见《培尔·金特》就买了,结果开头是冗长的人声,被我丢弃。越着急越找不着我要的《培尔·金特》,便害了相思,直至买到第五张《培尔·金特》,才解了我相思之苦。

《培尔·金特》是我的心灵鸡汤,累了、烦了、高兴了、痛苦了,怅惘了,我都愿意安静地站在窗前听《培尔·金特》,其实,什么也没有看见。当《晨曲》响起,我的感官就只剩下耳朵了。

我从来不跟爱乐者交流《培尔·金特》,因为我发现有资历的爱乐者几乎不提格里格,他们说巴赫、马勒,不是德奥系的就是俄罗斯作曲家,难得范围扩大到北欧,那也是因为西贝柳斯。但是,我不跟人说并不妨碍我在心里总为格里格留一个位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