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

标签:
无新事 |
分类: 穿孔笔记本 |
一直看一小孩子的博。那孩子听起来几乎是传奇,聪颖、博学、自知,很多孩子在我面前说起她,总是自叹弗如。小孩子在昨天的博里写“看哲学书是最大的幸福”,连我也惭愧起来。大学时专业方向是“哲学与社会学”,连想都没想还要去看牛顿的那本《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案头的很多书,也多是形象地印证了那句“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太过琐碎
如寂静的缓流,蚀掉沙砾的棱角。
豆瓣小组里的0同学问工作还是读研,自己回了很长的一段给她:
“叶某人就是一高中女老师,终日与女事儿妈为伍,而且正向事儿妈的队伍狂奔过去~~
作为你目标职业群体的从业者之一,我的案例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毕业前两年,我送一位师姐南下海南读研,师姐读的是外国哲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师姐临走前对我说了两句话:
①你要是回家教学,肯定是一教父级的人物。
②回家后,马上就相亲、结婚、生子,日子一眼看得到头。
现在,我真的到老家,做一微不足道的中学教员。
田师姐的第一句话,说完就被风吹走,了无影踪。
第二句话倒是变成现实,一一将要实现。
我曾一度将师姐作为我的目标,就像祝无双(历史悠久的人物)说;有些人血里有风,注定漂泊。但终究回归平淡生活。
日子太平淡,就会怀念曾经的漂泊。而在外辛酸漂泊时,又会梦想有安稳的那天。
生活永远是个悖论。
什么时候都会想,如果当年我……现在就……。
这个句型只适合想象,生活是直播,不是电影。
读研是个不坏的选择,但是读研后呢,还是要面临生存+工作的问题。
但是工作后想要再读研,就是很艰难的选择了。尤其像,rs,教育局还会死扣着你的档案。
我的建议是,要读研就立马去,人生还有两年可以选择,而一旦回家工作,事儿妈庞大的基数中又会多一个人。
有点唐僧。 ”
回完0同学的帖子,怅然若失。总是有遗憾的。尤其是日日做一不讨好的保姆,更觉得沮丧。
说点高兴事,小蔚、莹②回来,见到传说中的冬掌柜和数年不见的东美女。
年少的情谊还是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