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连峰:ICT第三平台趋势与智慧校园建设

标签:
电子书包教育教育信息化数字教育智慧校园 |
分类: 中教联 |
【武连峰:ICT第三平台趋势与智慧校园建设】
美国IDC中国副总裁、高级分析师 武连峰
中教联CDEA讯:2012年12月28日,由中教联(中国数字教育产业创新联盟,CDEA)联合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智慧校园2012高峰论坛”在北京清华大学隆重召开。云存储以及智慧图书馆将会成为未来决胜的关键,此次大会以“云存储、数字图书馆与智慧校园”为主题,聚集上百位高校校长、信息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数字教育企业CEO、CIO/CTO、政府官员共同解读和总结前一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与数字校园建设领域运行情况与热点问题,就智慧校园的发展趋势及技术走向进行观点碰撞、深入交流。
会上,美国IDC中国副总裁、高级分析师武连峰发表了精彩演讲。
“智慧校园的云计算、云服务化不可阻挡!电子书包和适应移动终端的数字图书馆将是大势所趋!”武连峰认为,“智慧校园具有3重角色:作为组织的企业角色,培养人才的创新角色,服务社会的公益角色。智慧校园的建设应该:符合行业企业ICT市场的发展趋势,适度采用异构开放与前沿的ICT技术,大力重视与用户体验相关的各类应用。”
武连峰表示,智慧教育的第三平台时代已经到来!2011年全球生产和复制的数据量1.2万亿GB(1.2ZB),大数据既可为智慧校园以及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提供基础,又可支持科研创新!这就需要持续的数字教育投资,特别是硬件、软件与服务投资。数据显示,2011美国数字教育投入162亿美元,2011中国数字教育投入51亿美元,按照PPP衡量,2011年美国人均GDP是4.81万美元,中国是8400美元,美国是中国的5.7倍,但人均教育行业数字化投资则是中国的13倍!
武连峰表示,由于社交沟通、消费、商务将无所不在,智慧校园的各类应用应嵌入社交功能!数据显示,微信的用户2012年将达到近3亿;大众点评商家数量达到150万家,2012年收入近1亿美元;社交功能将会嵌入各类企业应用系统中。
数据已成为企业的资产,大数据的应用前景无限,大数据既可为智慧校园的个性化服务提供基础,又可支持科研创新!
“建设智慧校园,需大力重视与用户体验相关的各类应用。智慧校园的用户,不但包括在校学生、教职工、学生家长、毕业生、高中学生,还包括媒体、社会公众,因此,从应用层面,应有教学、科研、文献、校务、传播等。从业务体验角度,要包括速度体验、易用体验、美学体验、跨系统与设备体验。”武连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