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大趋势引领消费电子产业发展

(2008-07-17 12:49:54)
标签:

it

分类: 总裁面对面

五大趋势引领消费电子产业发展
——访IDC中国研究总监武连峰
《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记者/袁茂峰

 

“从总体而言,消费电子产业不缺乏创新。尽管消费电子产业的增长势头没有以前那么迅猛,也面临诸多像美国资贷危机、原材料涨价、人力成本增加、运输成本上升……等一系列的挑战,但是消费电子市场里面还是有非常多的子市场,增长异常迅猛,极具潜力。”在谈到消费电子产业在目前环境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时,IDC中国研究总监武连峰认为,目前的产业发展趋势肯定是朝着节能环保,产业融合的方向迈进,同时对应国家提出的“服务型政府”的口号,企业也应该向“服务型企业”转型,而消费电子企业,尤其是消费电子制造企业,千万别成为“候鸟”型的企业,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得到,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持续竞争力,另外,找到独特的价值定位,也非常关键。

 

五大趋势引领消费电子产业发展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武连峰认为,消费电子产业肯定会朝着节能环保、产业融合、服务型企业、行业应用与创新等五大方向迈进的。这五大趋势将引领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潮流。
1、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是大趋势。由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是一个长期并且浩大的工程,需要持续坚持十年、十五年甚至于二三十年,才能见到效果,以致于有相当的企业对此观点并不认同,但是从全球的产业发展趋势来看,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商机无限。这从国家将环保总局提升为“环境保护部”,以及绿色环保概念股在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力,就可以看得出来。
2、一切皆为服务 (XaaS)。服务的重要性,在消费电子产业中的地位,愈发突显。这一点,尤其是以企业级产品为市场导向的企业,感触颇深。对应国家提出的“服务型政府”的口号,企业也应该向“服务型企业”转型。
3、产业融合进一步加剧。从数字电视用户、有线电视用户、通信网络用户的层面来看,上述用户以几何级的数量逐年攀升,而随着手机电视等产品的出炉,三网融合,正以悄无声息的方式,加剧演变。以手机为例,现在的手机既是数据通信的产品,又是一个娱乐的终端,是一个典型的产业融合实例。
4、IT与企业业务结合,与行业结合,越来越明显。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包括手机在内的相当多产品,开始向企业级市场,或者行业用户进行转移,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寻求增值服务,提升产品的价值,进而控制市场。而另一方面,消费电子产品从技术上创新的难度较大,所以朝产品设计方向发力,让人眼花缭乱的时尚消费电子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也是满足消费者时尚化、个性化需求的具体体现。
5、创新是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特征。消费电子产业不缺乏创新,创新将一直伴随着消费电子产业的成长而变化。就像20年前,谁也想像不到,MP3会像今天这般地走进普通百姓家。


制造企业不应成为“候鸟”

 

针对有些消费电子制造企业,为了追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在一两年前将工厂从中国大陆搬到越南之类的人力成本极其低廉的地区,而随着越南经济危机的爆发,又将工厂折腾回中国大陆的现象,武连峰告诉《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消费电子制造企业不应该成为“候鸟”,而应该将眼光放至长远。
武连峰认为,即使越南没有发生经济危机,将工厂搬至越南,也并不一定是件好事。首先,相对而言,中国还有很大的人力及综合成本方面的优势,中国政府也经常在土地、政策等方面,给消费电子企业以诸多的实际支持,再加上中国在消费电子方面的产业链配套方面,已经相当成熟,因此,从综合成本来考虑,制造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影响并不是特别大。而如果将工厂设在越南等从表面上看来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家或者说地区,但由于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产业链的不成熟,反而加大了整体产品成本。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内需市场,如果将企业设在中国,本身就可以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方面,获取相当多的收益。
如果站在欧美企业经常提出的反倾销等各种角度来看,在越南等国家设置制造基地,有一定好处。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还是在中国大陆设厂比较好。如果考虑到消费电子制造业以台湾为重的背景特点,在中国大陆设厂,还可以减少相当可观的沟通成本。

 

保持持续竞争力

 

尽管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在成本把握、营销和市场创新方面,有一套不错的方法,但武连峰认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尴尬局面。
在谈到强势外资消费电子品牌在对中国企业的冲击话题时,武连峰认为只要把握好自己的持续竞争力,受到冲击并不可怕,反而有助于自己在市场上的成长。
从外资消费电子品牌而言,虽然它们凭借着产品、资金、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在中国一二级市场,获得了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在争夺四六级市场时,由于对本土市场的把握能力有限,再加上对中国四六级市场的错综复杂了解不够,外资品牌在很多方面都不是中国本土企业的对手。而本土品牌由于能够较好地把握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再加上“船小好掉头”,同时企业在品牌、营销、市场、商业模式等方面有着诸多创新,把握也比较到位,很快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外资品牌与中国本土品牌的博弈,是一个中长期过程。”武连峰认为,不管外资品牌如何努力,其市场差异化还是存在,尤其是是四六级市场,很难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差距抹平。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本土企业的更多新优势,又不停出现。
武连峰认为,从中国台湾的消费电子企业发展轨迹来看,中国大陆的消费电子企业,似乎正沿着那个轨迹发展。都是先从产品销售和代理做起,然后,再为对方提供生产制造等OEM服务,之后,发现OEM越来越难做,利润越来越低,于是开始做起了品牌,以保持自己的持续竞争力。
从持续竞争力的角度来看,进行自己的品牌策略,是非走不可的一着棋。但正是这一着棋,蕴藏着相当高的风险。只要某一个环节出问题,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满盘皆输。

 

找到独特价值定位很关键

 

在经历了持续的高增长之后,消费电子产业目前的整体增长态势,并不喜人。
据IDC数据显示,在2007年~2012年,中国IT产业的市场增长率保持在10%~12%之间,与中国GDP的增长相当,甚至还低于某些年份的GDP增长幅度。
“从总体而言,消费电子产业不缺乏创新。尽管消费电子产业的增长势头没有以前那么迅猛,也面临诸多像美国资贷危机、原材料涨价、人力成本增加、运输成本上升……等一系列的挑战,但是消费电子市场里面还是有非常多的子市场,增长异常迅猛,极具潜力。”在谈到消费电子产业在目前环境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时,武连峰认为,除了要保持自己的持续竞争力外,找到独特的定位需求,也非常关键。
武连峰举了个例子,当手机市场整体徘徊在5%的增长幅度时,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却以300%的速度增长。而全球便携式导航设备的市场增长率也超过20%以上。而蓝光DVD的增长速度则更快,2007年全球蓝光DVD出货约115台,IDC预计2012年出货将达到1.8台,07-12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74.4%。
“一旦你找到了一个比较独特的市场定位,你就很可能成为业界的一匹黑马。”武连峰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