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分类: 中国电信业 |
1月31日上午,联想集团对外宣布,已正式将旗下手机业务(联想移动)以1亿美元价格出售给JadeAhead、小象创投、AmpleGrowth鸿长企业及SuperPioneer四家私募。由于事发于刘志军下课不久,再联想起之前发生的夏新总裁李晓忠下课、波导巨亏等事件,因此,业界发生了诸多对联想手机甚至于中国手机产业的悲观看法。而许多媒体也动用“联想仓促退出手机业”、“联想放弃手机鸡肋”、“联想对国内手机市场失去经营信心”、“联想出售手机业务拷问国产手机的信心”之类的字眼来形容事态发展,而有人士更是悲哀地认为,“既然现在联想都退出了,其它国产手机品牌倒掉的日子还会远吗?”
曾经代表着国产手机一面旗帜的联想手机出售给关联厂商,就意味着国产手机没戏?
记者认为,联想集团出售联想手机的行为,并不能代表联想对手机业务的放弃,更不能简单理解为国产手机的没戏。联想手机的单飞,或许,因此而走上另外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给手机业务“松绑”
按收购协议,JadeAhead将向联想集团支付4500万美元,用以购入联想移动8437.5万注册资本金额,占股45%;小象创投以3000万美元购入5625万注册资本金额,占30%;鸿长企业以1500万美元购入2812.5万注册资本金额,占15%;剩下的10%注册资本金额由SuperPioneer以1000万美元购入。
资料显示,累加持有联想移动60%股份的JadeAhead和鸿长企业为弘毅投资全资子公司,联想移动相关负责人亦向记者坦承“弘毅投资是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成员企业中专事并购投资业务的公司”,抛开一位全资拥有小象投资和SuperPioneer这两家企业并与弘毅投资有着千丝万缕关系,名为杨向阳的人士不论,实质上,表面“易主”的联想移动依然属于联想控股。
为什么联想集团要如此煞费苦心地要将联想手机从“左手”卖给“右手”?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坦露了心迹:“联想出售手机业务,使现有管理团队更专注在核心的PC业务上。并购了BMP PC业务之后,中国以外只有5%多的市场份额,成长的空间很大,联想会争取在全球市场都有所作为,因此才考虑更集中精力在PC上。手机业务的运作特点与 PC差别很大,并且只在中国销售,其本身更需要一个更独立的运营环境,也有利于业务发展。”“做PC的人集中在PC业务上,做手机的人集中在手机业务上,此举只是希望给手机业务‘松绑’。”
然而,“松绑”的背后,隐藏着联想更深层次的内涵。尽管联想一直尝试着多元化发展的路线,相继进军互联网、IT服务、手机等业务领域,但是联想这种在自己不熟悉和不擅长的领域以弱博强,反倒牵扯精力,甚至拖了主业PC的后腿,“2007年是手机市场竞争激烈的一年,联想手机的利润也不太好。”再加上联想移动一直在蕴量着单独上市,因此,在逐步退出互联网和IT服务领域之后,让联想手机单飞,进行更自由的资本市场运作,使手机出货量和利润都获得较大幅度增加,又可以使集团PC业务不受手机业务拖累,可谓一举两得,进可攻退可守。
迎来发展新时代
在企业经营方向方面,多元化和专一化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无可否认,当年的联想手机曾经为联想在股市上的表现,增添了一抹亮色。但是当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市场持续低迷、手机业务无法为上市公司提供利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公司利润有一定影响,一时又找不出更好的快速解决办法的时候,将手机业务从上市公司中剥离出来,或许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
“交易结束后,联想移动将成为一家独立运营的手机企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时期。这将使得联想手机未来拥有更加独立的组织架构、更灵活、迅速的决策机制,能够自主制定战略发展方向,从而更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需求。出售手机业务同时也有助于联想贯彻其长期策略发展重心,使集团及管理层可以专注发展其核心个人电脑业务。”联想移动公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这一点,与同样实行产业多元化的海尔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广泛涉足黑电、白电、手机PC、医药、房地产等领域的海尔,曾经一度因为海尔手机在市场上的不佳表现而焦头烂额。然而,当2006年,海尔手机从上市公司中剥离之后,由于手机业务不用再关心股价和股东意见,可以自主发展,手机出货量和利润反而获得大幅度增加
“实际上,在分拆前,我们还派出原联想集团主管大中华区PC销售的副总裁蓝烨及全球台式机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吕岩接替原联想移动总经理刘志军操盘联想移动,体现了联想对手机业务的信心和承诺。联想用分拆的方式,其实是因为PC和手机业务都希望能够改善,回到前几年的盈利状况。”杨元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