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拍照手机市场再起风暴

(2007-08-10 08:56:03)
标签:

it/科技

分类: 中国电信业

拍照手机市场再起风暴
《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记者/袁茂峰

 

自从2006年的MP3音乐手机大红大紫之后,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以及国产手机主流厂商联想、波导、夏新等相继发布了各自的拍照手机战略,再加上大部分的手机新军也都瞄准了高像素的拍照手机这一领域,2007年,在众多厂商的热炒和追捧下,拍照手机正以狂风扫落叶的速度席卷手机市场,成为继以MP3、MP4播放器为技术代表的多媒体音乐手机以来又一功能性改革的新潮流。

 

手机拍照成为时尚

 

手机拍照正日益成为一种时尚。据统计,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手机60%已经带摄像头,销量达到每年7000多万部。在接受《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记者袁茂峰采访时,索尼爱立信产品营销总监郭越告诉记者,相比数码相机,拍照手机的优势在于它随时随地可以拍摄,且拍摄的图片十分易于通过蓝牙、在线博客和彩信等方式与他人分享。
郭越举了个例子,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在灵感闪现、产生拍摄冲动的时候,往往苦于手边没有相机。而手机是24小时陪伴人们的工具,并且在拍照后可以将图像立刻发出让亲朋好友先睹为快。“以索尼爱立信K790c,K550c等为代表的拍照手机带给人们的是高质量的移动移动影像生活,已经可以取代大众型数码相机。”郭越称,调查显示,购买K790c的用户中,82%减少了数码相机的使用,58%把将K790c拍摄的图片存到了电脑,20%将图片进行了打印。
“我认为手机拍照作为一种时尚潮流,明年一定会成为一种主流。”郭越说,“普通消费者会用手机真正享受手机带来的高品质影像的体验,从索尼爱立信本身来说,现在就开始做市场推广工作,明年在市场上成为主流肯定会实现——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产品非常有信心。”
据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拍照手机的销量高达4.6亿部,占全球手机出货量的48%。而到了2010年,该比例将达到81%。对于日本市场,2007年95%的手机将是拍照手机。到2010年,西欧的拍照手机普及率将达到93.6%。其次是北美,普及率为93.4%。

 

谁将主导拍照手机市场?

 

就在两年前,拍照手机刚刚兴起时,以手机和数码相机所形成的两大阵营争得不可开交,手机阵营坚持认为将取代以卡片机为代表的中低端数码相机,而数码相机阵营将认为这是一个笑话。
尽管,对于卡片式数码相机来说,2007年是千万像素之年,但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卡片式数码相机似乎已经遇到了发展中的瓶径:除了能够在摄像头像素以及产品外观这两个方面有所改进之外,已经很难再看到令人眼前一亮的突破。另一方面,随着高像素拍照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善,成像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拍照手机逼退卡片型数码相机,正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美国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之前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低端拍照手机两年内将蚕食掉大部分当前低端数码相机所拥有的市场份额。
而易观国际分析师邓中元认为,从技术水平和应用感受方面,拍照手机对数码相机的替代作用并不明显。从使用情况来看,拍照手机的随机性适用较多,其最优满足的是用户随时记录一些影像的功能;数码相机则有更强的目的性,数码相机的随意性适用较少,一般都是在出游、专门的摄影爱好适用、聚会或者其他目的性、应用性较强的事件上,才会用到数码相机。而拍照手机很难达到数码相机适用环境的一些要求。
但郭越坚持认为拍照手机一定会取代卡片式数码相机的市场份额。郭越告诉记者,作为最早将影像引入到手机领域的厂商,索尼爱立信将影像作为重要产品战略之一。自2003年以来,索尼爱立信先后在影像领域推出了T618c、K700c、S700c,K750c等众多产品,取得了很大成功。自2006年夏开始,K790c、K550c以及最新的K818c和K850等Cyber-shot手机的出现,使索尼爱立信影像手机与众不同、令人瞩目,从而带动了高品质影像手机的潮流。而最近,索尼爱立信通过“手机摄影大赛”的方式推动拍照手机的普及和应用推广(培养用户适用手机摄影的习惯,增加手机摄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加强手机摄影的艺术感受),将进一步巩固索尼爱立信在拍照手机领域的市场地位,并引领高品质的移动影像生活。
同样看好拍照手机市场的还有诺基亚。在接受《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记者袁茂峰采访时,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赵科林告诉记者,尽管诺基亚没有推出单独的影像手机战略,但由于诺基亚公司高端产品都集中在多媒体与智能手机的融合上,因此,拍照功能会作为诺基亚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