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IT产业圈 |
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
随着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供应量增大,大尺寸液晶面板也从稀缺产品逐渐过渡为大众产品,中国彩电厂商凭借制造、营销、渠道、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在全球液晶电视产业分工中的重要地位凸显。2006年中国液晶电视产能达到883.2万台,实现91.0%的增长。
推动中国液晶电视产能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两个,首先是全球液晶电视产业向中国的转移。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彩色电视机的生产基地,凭借中国的土地、人力等优势,中国也将成为未来液晶电视的生产大国。从产量上看,液晶电视所占比重在逐年升高,同时液晶电视生产企业的产品出口规模也在逐渐加大,目前,在中国生产的液晶电视的出口比重已经达到了55.2%。除产业转移外,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也是对中国液晶电视产能有一定的带动。随着液晶面板价格的滑落,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也开始大规模爆发,液晶电视不仅侵蚀了传统CRT彩电的市场份额,其在新兴高端电视市场的比重也不断增加。2006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销量为330.2万台,占整个高端电视市场86.8%的市场份额。
图:中国液晶电视产量、出口量及销量比较
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3/9/11/1148a25100d.jpg
液晶电视芯片市场增势强劲
随着中国液晶电视产业的快速增长,液晶电视芯片市场正在成长为中国集成电路的重要应用领域。2006年中国液晶电视芯片市场需求达到了35.7亿元,年同比增长80.3%,虽然这一增速与液晶电视产业启动的2005年高达400%的增速相比有明显下降,但是超过80%的增速使其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集成电路市场中的明星领域。
图 2004-2006年中国液晶电视芯片市场销售额规模及增长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图像控制芯片和LCD驱动芯片占据70%的市场份额
在液晶电视芯片市场应用结构中,赛迪顾问将其划分为图像控制、LCD驱动芯片、音频处理、存储芯片、电源管理、信号接收和其他七个应用领域。其中图像控制芯片是液晶电视实现电视功能的核心芯片,LCD驱动芯片是驱动液晶显示屏显示的关键芯片,因此他们在液晶电视芯片市场应用结构中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MCU、视频解码芯片、RGB处理芯片、Video
ADC、Scaler
IC、Deinterlace等实现电视基本功能的芯片都属于视频控制芯片,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芯片功能的集成是未来几年图像控制芯片的主要发展趋势。而对于LCD驱动IC而言,其使用量与液晶电视分辨率和尺寸大小有着密切关系,分辨率越高,所用驱动IC就越多,可以说,带动LCD驱动IC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大尺寸液晶电视产量的增加。未来几年,液晶电视向大尺寸发展的趋势已成定局,因此,LCD驱动IC市场成长空间较大。
图 2006年中国液晶电视芯片市场应用结构
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3/9/12/1148a259dcc.jpg
中国台湾厂商成长较快,本土设计厂商有待跟进
在液晶电视芯片市场领域,中国台湾厂商近几年发展迅速。在台湾液晶面板产业的带动下,以联咏、奇景、泰鼎、凌越为首的液晶电视关键IC厂商进步迅速,市场竞争力加剧,2006年,联咏、奇景和泰鼎已进入中国液晶电视芯片提供商Top
10。而中国本土设计厂商由于进入市场较晚,目前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小尺寸领域,像天利半导体等少数几家企业虽然涉及到中大尺寸产品,但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不具备与外资厂商和中国台湾厂商抗衡的能力。除了技术落后之外,现有的主要芯片提供商与液晶电视厂商和液晶面板厂商长久巩固的合作关系也是中国芯片设计厂商进入该领域的阻碍因素之一,特别是驱动IC领域,台湾大部分驱动IC厂商与面板厂商有着资本联系,市场掌控在几个势力较大的集团企业中,同时,中国台湾厂商已经加快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步伐,与国内面板厂商和整机厂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因此,中国本土芯片设计厂商在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还应该液晶电视整机厂商和面板厂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另外还应开发出具有价格优势的关键IC产品,在低成本竞争中赢得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