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IT产业圈 |
疯狂圈地 中国CE零售商在混战中成长
9月25日,由《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编辑部历时数月之久,同时得到众多消费电子供应商、零售商的鼎力支持,从100余家比较知名的消费电子专业零售商候选名单中,根据2005年度营业额这一主要指标进行评选,以及消费电子产品占其2005年总营业额的比重、门店数、利润率和连续三年主营业务增长率等次指标,结合相关媒体的报道和相关协会单位的综合评定等,“2006中国消费电子最具影响力零售商”评选活动终于圆满落下帷幕。
包括国美电器、苏宁电器、永乐电器、五星电器、三联商社、大中电器、宏图三胞、大商电器、迪信通、美承数码、中域电讯、重庆商社、武汉工贸、中复电讯、通程电器、协亨电讯、广东大地通讯、八方电器、深圳顺电、安徽百大电器、安徽国生电器、恒昌开拓等22家零售商获此殊荣(其中安徽百大电器、安徽国生电器、恒昌开拓三家零售商以15亿元的销售额并列第20名)。
通过此次评选活动,让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当前中国消费电子零售渠道出现如下几大特色:
寡头竞争态势初显
与《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去年所做的调研结果相比,不难发现,中国消费电子零售市场呈现出两极发展态势,以国美、苏宁这样的跨区域家电连锁巨头强者愈强,业绩几乎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番(其中国美电器由2004年238.8亿元的营业额跃升为2005年的498.4亿元),店面数量也有极大的增长(如国美电器由2004年的190家门店跃升为2005年的426家门店),在基本实现全国范围的店面布局的基础上,开始向三四级城市扩张。
随着2006年7月25日备受业界关注的国美永乐并购案最终落锤定音,中国消费电子零售市场开始步入了一个由国美和苏宁双寡头竞争的局面。而另外一家公司——五星电器,表现相当出色,以146亿元的营业额,排名第四位,一举超过了一年前还遥遥领先的三联商社(2005年营业额132亿元),再加上五星电器刚获得了Best Buy的战略投资,并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各方面对接,五星电器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扮演黑马角色,有信心和实力向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叫板。
专业卖场和地方势力表现不俗
事实印证了《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2005年所看好的武汉工贸家电、湖南通程电器、郑州八方和盛电器、深圳顺电等未来发展中的“潜力股”。武汉工贸以25亿元的营业额、通程电器以20亿元的营业额、八方电器以17亿元的营业额、深圳顺电以16.5亿元的营业额荣膺本榜单之中,成为中国消费电子零售市场的明星企业。
本次榜单中的一个亮点是各专业零售卖场的迅速崛起。以手机通讯卖场为例,迪信通以34亿元的营业额、中域电讯以30亿元的营业额、中复电讯以22亿元的营业额、协亨电讯以18亿元的营业额、广东大地通讯以18亿元的营业额争相进入榜单。而IT卖场表现也相当不俗,其中,宏图三胞以80亿元的营业额,遥遥领先于各大3C专业零售卖场,还与大中电器咬得相当紧,而美承数码以32亿元的营业额、恒昌开拓以15亿元的营业额笑傲于中国消费电子零售江湖。
而各地方上的家电连锁巨头也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国美、苏宁这种家电连锁巨头的全国扩张铁蹄下,不但没有消亡,而且还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表现,深受当地消费者的欢迎,并与国美、苏宁在当地市场形成三强或者多强鼎立局面,有些甚至还强于国美、苏宁这样的竞争对手。如2005年,大中电器以130亿元营业额,占领北京电器销售市场50%以上市场份额,雄居北京消费电子零售市场榜首;通程电器则在湖南省当地以25家直营店,50%以上的市场份额,2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而重庆商社以30亿元的营业额,踞西南重镇图谋全国,由于其单店质量高,因此也一直被国美、苏宁等外来家电连锁企业视为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本土企业。
从本榜单可以看出,未来市场发展中,异数最大的当属安徽省市场,在面临国美、苏宁等连锁巨头的侵袭下,安徽居然有百大电器和国生电器两大巨头并存,且营业额均以15亿元进入“2006中国消费电子最具影响力零售商”。一山难容二虎,谁会再次进入《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2007中国消费电子最具影响力零售商”?一切,充满了期待。
2006中国消费电子最具影响力零售商
评委会评选说明
调查评选范围:
·在中国大陆境内从事消费电子零售的企业(暂不包括仅在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境内经营的企业)。
·经营消费电子产品包括信息家电(不包括空调、白电和小家电),手机等通讯终端,PC等消费IT至少两大类产品以上,且此类消费电子产品占该零售企业总体营收额超过30%以上。
评选方法:
对满足评选范围的零售商,以其2005年1月至12月主营业务的营业额为主要的评定指标,并对其连锁店面的地域分布、数量以及盈利水平、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同时结合该公司的发展轨迹、经营状况、商业资信、经营模式、合作关系和目标预期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评选出20家2006中国消费电子最具影响力的零售商。
数据资料的获取途径:
由零售商向本报提交数据资料,同时本报设有资深记者对参选零售商高层进行面对面采访和调研,以及参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协会的统计资料及供应商书面推荐和主流财经媒体的报道等,结合业内专家的建议和指导意见,对相关数据进行核实。
免责条款和版权说明:
1. 此次评选活动通过市场调查手段获取数据,目的在于概略性反映公司的经营规模,调查口径与现行国家财税口径并不完全一致,且部分数据未经商家确认,因此仅供业界参考。
2. 本榜单不构成对参评企业的任何投资、消费建议或税费征收依据,投资者对本榜单所作出的任何投资、消费决策可能产生的风险,本评委会不承担任何责任,亦无出具佐证的义务。
3. 尽管评委会多方努力,但仍有一些规模及实力较强的公司未能列入榜单,这一事实并不构成对这些公司的否定(包括但不仅限于本次评选所考核的各项指标),评委会希望这些公司在下次评选中能够积极与评委会联系参选,或以其它方式对评委会的数据调查提供必要的便利。
4. 评委会必须保留在必要的情况下对所发布数据进行修正或补充的权力。评委会对所发布数据已作了审核,但如出现确需修改之处,评委会仅提供在本报发布更正文字,恕不对使用更正前数据所产生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5. 《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及此次活动的其它合作媒体将有权发布此数据,其它机构引用此数据时应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