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nec日系手机中国3g春天twicechina消费电子商讯袁茂峰 |
分类: 思想纵深 |
日系手机在中国能否迎来3G春天
《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记者 袁茂峰
《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记者 袁茂峰
最近的NEC的一纸人事变动,再次将日系手机抛向了风口浪尖。
4月3日,NEC通讯(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任命鲁敢为公司总裁,全面负责NEC在中国的移动通信业务。这也是自3月31日业内突然传出NEC通讯前任总裁卢雷离职消息之后的最迅速反应。
但NEC公司的反应再快也无法抹掉人们对整个日系手机的怀疑:日系手机在中国是否彻底没戏?日系手机在中国能否如愿以偿地迎来3G春天?
先看看NEC发给媒体关于新总裁鲁敢的简历:工程师出身的鲁敢在中国的移动解决方案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全面领导公司战略发展以及规划和管理团队实现市场目标方面取得了不错业绩。在中国,鲁敢致力于发展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并与中国产业伙伴和运营商之间的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这份简历中,我们不难发现NEC的计划和企图心,同时将宝倾注性地压向了3G市场。
再综观日本三大手机厂商NEC、东芝、松下正在就手机方面洽谈建立合作关系,期待通过合作产生的合力,共同扭转手机业务滑坡的市场形势。然而看看近日松下与三星分道扬镳,从而宣布平板电视价格联盟瓦解的现实,两三家企业的合作,显然没有索尼爱立信当年的整合那般轻松。
而日本的媒体关于日系手机复制其在高清晰度液晶显示屏、CMOS以及CCD摄像头技术、128和弦手机处理器、语音识别手机芯片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和优势,以及在日本3G方面的市场运营经验,换取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是否能如愿以偿?
暂且抛开日系手机在本地化不足、产品单一、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渠道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等方面的短板不讲,3G并不能成为日系厂商的救命稻草,机会与风险并存。如果日本厂商未来不能及时调整中国市场的运营策略,很难扭转目前的落后局面。
首先,技术领先并不是灵丹妙药,从西门子这一典型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单纯依靠技术的领先并不能取得市场的优势。尽管从某些层面来说,日系厂商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能力都相当强劲,但是受困于市场开拓方面的能力,再加上中国市场的独特性,仅仅依靠领先的技术很难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与日本运营商的合作经验,并不能转化为与中国运营商的合作优势。显而易见,3G牌照发放以后,同运营商合作,大规模提供定制3G手机将逐渐成为厂商主要的销售形式。NEC是日系厂商中最积极参与中国移动定制手机的一家,但是合作优势并不明显,一是以诺基亚、摩托罗拉为首的国际巨头极为重视运营商渠道,通过3G设备等各种途径,层层推进手机定制业务;二是中国本土通信厂商的迅速崛起,如中兴、华为等,运用自己多年来与运营商建立起来的密切关系,以及在3G设备方面的优势,对日系手机形成相当大的竞争压力。这从前不久NEC出局中国移动在上海的定制手机名单,而中兴等中国本土通信厂商位列其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端倪。
至于那些关于在日本3G市场的份额领先可带来中国3G市场的盈利说法,也是经不住推敲。试想,2004-2005财年,在日本本土销量最大的两家厂商NEC和松下的手机业务都出现了较大的亏损,为何能保证他们在中国3G市场就能盈利?何况两家厂商都是生产和定制FOMA手机为主,而中国的市场形态又何止复杂千倍!
4月3日,NEC通讯(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任命鲁敢为公司总裁,全面负责NEC在中国的移动通信业务。这也是自3月31日业内突然传出NEC通讯前任总裁卢雷离职消息之后的最迅速反应。
但NEC公司的反应再快也无法抹掉人们对整个日系手机的怀疑:日系手机在中国是否彻底没戏?日系手机在中国能否如愿以偿地迎来3G春天?
先看看NEC发给媒体关于新总裁鲁敢的简历:工程师出身的鲁敢在中国的移动解决方案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全面领导公司战略发展以及规划和管理团队实现市场目标方面取得了不错业绩。在中国,鲁敢致力于发展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并与中国产业伙伴和运营商之间的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这份简历中,我们不难发现NEC的计划和企图心,同时将宝倾注性地压向了3G市场。
再综观日本三大手机厂商NEC、东芝、松下正在就手机方面洽谈建立合作关系,期待通过合作产生的合力,共同扭转手机业务滑坡的市场形势。然而看看近日松下与三星分道扬镳,从而宣布平板电视价格联盟瓦解的现实,两三家企业的合作,显然没有索尼爱立信当年的整合那般轻松。
而日本的媒体关于日系手机复制其在高清晰度液晶显示屏、CMOS以及CCD摄像头技术、128和弦手机处理器、语音识别手机芯片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和优势,以及在日本3G方面的市场运营经验,换取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是否能如愿以偿?
暂且抛开日系手机在本地化不足、产品单一、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渠道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等方面的短板不讲,3G并不能成为日系厂商的救命稻草,机会与风险并存。如果日本厂商未来不能及时调整中国市场的运营策略,很难扭转目前的落后局面。
首先,技术领先并不是灵丹妙药,从西门子这一典型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单纯依靠技术的领先并不能取得市场的优势。尽管从某些层面来说,日系厂商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能力都相当强劲,但是受困于市场开拓方面的能力,再加上中国市场的独特性,仅仅依靠领先的技术很难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与日本运营商的合作经验,并不能转化为与中国运营商的合作优势。显而易见,3G牌照发放以后,同运营商合作,大规模提供定制3G手机将逐渐成为厂商主要的销售形式。NEC是日系厂商中最积极参与中国移动定制手机的一家,但是合作优势并不明显,一是以诺基亚、摩托罗拉为首的国际巨头极为重视运营商渠道,通过3G设备等各种途径,层层推进手机定制业务;二是中国本土通信厂商的迅速崛起,如中兴、华为等,运用自己多年来与运营商建立起来的密切关系,以及在3G设备方面的优势,对日系手机形成相当大的竞争压力。这从前不久NEC出局中国移动在上海的定制手机名单,而中兴等中国本土通信厂商位列其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端倪。
至于那些关于在日本3G市场的份额领先可带来中国3G市场的盈利说法,也是经不住推敲。试想,2004-2005财年,在日本本土销量最大的两家厂商NEC和松下的手机业务都出现了较大的亏损,为何能保证他们在中国3G市场就能盈利?何况两家厂商都是生产和定制FOMA手机为主,而中国的市场形态又何止复杂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