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聂神山纪行

大地的眼眸——格聂之眼
——格聂神山纪行
大卫
格聂神山位于四川甘孜州理塘县西南部、巴塘县东部。藏语名为呷玛日巴,主峰海拔6204米,为四川第三、康南第一高峰。虽然如此,但印象中,格聂神山声名远逊于“蜀山之王”贡嘎雪山、“蜀山之后”四姑娘山,虽然名列蜀山前三甲,却更像一个隐士,悄无声息地藏在横断山脉中央,不为大众熟知。不过正如仓央嘉措在《见与不见》一诗中说的那样,“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作为我国藏传佛教24座神山中的第13座女神,也是胜乐金刚的八大金刚妙语圣地之一(在藏地,胜乐金刚的圣地只有喜马拉雅山和格聂圣山),上天毫不吝啬地赐予了格聂神山众多精彩。
格聂群峰由格聂神山、香巴神山、喀麦隆神山、肖扎神山等组成,峰群连绵,环山列伺,围绕刚波圣地之心,整体呈现为浮屠状闭环组合,这种地理景观在青藏高原中可谓绝无仅有,叹为奇观。格聂主峰沙鲁里山雄秀伟岸、向巴山端庄沉雄、肖扎山重峦起舞、喀麦隆峦峤昂首,格聂群峰神奇俊秀,蔚为壮观。只要我们打开谷歌地图,俯瞰整个格聂神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雪峰之间沟壑耸峙,以冷龙、热梯、喀迈隆、库日、哈日、仲纳、仲嘎、肖扎为代表的八条大型沟谷,以格聂主峰为地理原点,呈放射状延展开来,分布在格聂神山四周,犹如盛开的八瓣莲花,紧紧守护着圣地密码。

以格聂神山为中心,由雪山冰川、原始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温泉、寺院遗存、藏乡风情构成了一个景色迷人的自然保护区。景区内雪岭簇聚,群峰竞秀;草原广袤,宽谷漫流;河曲徜徉,湖泊纷呈;万物生长,林草丰茂,堪称人间大美。
景区内峰丛林立,其中最受尊崇最美丽的是三座神山:海拔6204米的格聂神山主峰、5807米的肖扎神山、5780米的喀迈隆神山。三座神山均是第三世纪以来随青藏高原抬升而强烈隆起的年轻山脉。这当中,又以格聂神山主峰沙鲁里山由于北坡陡峭,基岩裸露,巨石遍地;南坡终年冰雪覆盖,冰塔林立;东面则是四川冰川湖泊最为集中的地方,冰碛垅、冰漂砾、冰川湖屡见不鲜,特别是山麓之阳,宽谷缓坡,冰川连着草原,草原紧挨着森林,森林草原或自成一体,或交错混杂;山麓之阴,森林追赶着峭壁,有时直接伸展到冰川雪线之中;宽谷底部,河曲流觞,草甸湿地相映成趣,牧歌悠扬,景致格外迷人。
向导常年往返于理塘与格聂神山之间,据他介绍,格聂神山主峰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照映下,金光闪闪,晴天,在两三百公里以外就能观见其高耸入云的壮景;山腰有以云杉、冷杉、高山栎为主的原始森林装点山色,其间飞泉流瀑倾泻而下;山下是广袤的草原和森林,清澈碧透的湖泊相交映,自然生态保存非常完整;山峦上野羊成群,麝、熊等动物和藏马鸡等珍稀鸡雉时常出没在林间、湖泊周围和路旁,行人可以驻足观赏,极富野趣。
如同藏地的大多数神山都有着自己的属相一样,格聂神山与冈仁波齐、阿尼玛卿一样均属马。因此,每逢藏历马年,转山的藏民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格聂神山以傲视群峰的姿态高耸于理塘高原之上,千百年来震撼着来来往往的朝圣者的心灵。作为藏区有名的神山圣地,格聂神山不仅朝圣者甚多,也是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向往之地,近年来多批国内外登山队慕名来到这里。但看似平缓的格聂神山,实则山势陡峭,暗藏雪崩玄机,攀登难度不小,曾有日本喜玛拉雅协会登山队、韩国、英国、瑞士等地的登山者来攀登,但均以失败告终。所以,迄今为止,格聂神山主峰与冈仁波齐峰、卡瓦博格峰一样,仍然是处女峰。当然,这也为神山平添了几分圣洁和神秘。
我是2013年国庆期间和朋友一同到的格聂神山。当时从号称世界高城的理塘县城出发,走318国道,穿过草原,穿过河谷,不多会便拐入格聂南线(格聂南线是从理塘县出发,沿着格聂神山的南侧穿行,终点是巴塘县,全程230公里,行程2—3天),进而开启“车震模式”,开始了一天110多公里的艰苦行程。
格聂南线被称为“川西顶级越野路线”。这里的“顶级”不是指路面烂到极致、环境恶劣到极致,对车辆的越野性能要求有多极致,而是指沿途的景观堪称“顶级”,雪山、海子、峡谷、草原、冰川遗迹、森林植被……一路走下来就可以尽览所有高原精华景观。可以说,格聂南线是唯一一条能够全面观赏格聂群峰风光的越野路线。
两天的行程下来,我觉得皮肉的痛苦算不得什么,真正的痛苦在于途中的孤独和寂寞。由于地处川西高原和青藏高原边缘结合部——横断山脉中心地带,海拔高、气温低、氧气少,整个理塘县城至热柯乡、奔戈乡、喇嘛垭乡一带人迹罕至,人烟非常稀少。第一天,一百多公里的行程,见到的村庄不过三五个,看到的行人不超过50人。因此,在大山大水里行进,颇为孤独,犹如世间江湖,不知前程,不知归路。很多时候,方圆四、五公里内都见不到一个人,自己行走其中就犹如一个独行侠,不知道通往何处,导航也一片空白,想问个路却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偶有骑马的牧人从天际线上驰骋而过,那景象宛如夜黑风高的晚上,在屋顶上那个来无影去无踪的侠客。
沿途如此荒凉,但据朋友介绍,历史上,一百多年前的格聂山下,也曾热闹非凡。那时,从理塘穿过毛垭草原,从格聂直插芒康,马帮络绎不绝,骑手呼啸而过。作为一条绵延千里,穿过千年岁月的历史驿道,格聂山下的河谷与古道,曾是康巴南部通往拉萨的必经之路,多少藏地的密码,都隐藏在这沿途的一花一叶间,直到上世纪 60 年代,川藏公路南线318国道通车以后,它才慢慢冷清下来,逐步归于沉寂。
现在,这条格聂神山庇佑下的千年驿道,除了转山时节,已经鲜有人迹,最后的结局,大抵只能慢慢湮没在历史尘埃中。当然,这也是我最希望看到的,不然,如西藏那些神山圣湖一样,全国人民中只要身体条件、经济基础好一点的,哪一个不想前往打卡?但这绝不是什么好事。人世间,有些山,有些水,有些花,有些草,有些云,有些风,让它静静地孤芳自赏最好!即使你一步一顿,一步一叩,一步一问,显得足够虔诚,但我觉得能不打搅她们,就不要去打搅她们,让这人间最后的净士能为我们这些极度缺乏环保意识的国人保留些颜面,也为后人保留点自豪和骄傲的资本。真的,对这些已成孤品、极品的人间净土,对其最好、最大的尊重,就是不去或少去打搅她!
回到正题。离开318国道一路向西,不久即进入毛垭大草原。初冬的草原金黄灿烂,和远山连成一望无际的一片原野,虽然高原的阳光如针刺一般强烈地照射在脸上,但已有了些许的寒意。进入了奔戈乡后,行至半山腰下车俯瞰理塘县城,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美丽的“平坦如铜镜般的草坝”,而县城就安静地横卧在草坝边缘的山脚下。
随着公路在广袤的高原群山之中穿行,海拔也在4000米的基线上不断抬升,荒寂的山原似乎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只有一个接一个的草坡和乱石滩在视野中反复出现。这种景象一直延伸到公路的最高点——海拔4770米的铁匠山垭口——格聂南线的第一个标志性景观。
铁匠山属于海子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范围,地理地貌跟海子山近似,遍地羊背石和冰蚀湖,这是第四季冰期遗留下的产物。垭口金字塔一般的三座黑色三角形高山一字排开,恍若外星人造访地球时留下的遗迹,被当地藏民亲切地称为“铁匠三兄弟”。铁匠山垭口是观赏格聂群峰最好的位置之一。站在垭口,格聂群峰在天际一字排开,犹如一堵横空出世的白色屏障,绵亘数十里,而冰峰直插天际,闪耀着银光,显得气势非凡。
从垭口下山,时不时能遭遇海子,湛蓝的湖水为荒芜的地表增添了几许温柔。快到喇嘛垭乡时,终于见到了久违的绿色,山林、河谷都一下变得诗意盎然,小溪、藏房、秋林、雉鸡和到河边汲水的藏族姑娘,构成了一幅梦幻般的图画,让神山护佑下的这片土地显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翻过最后一个小山头,便进入河谷地带,汽车沿着谷底行驶,不时有村庄从车窗外掠过,行至一座巨大的白塔时,便到达了第一天行程的终点——喇嘛垭乡。
从喇嘛垭乡前往格聂神山,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继续沿着河谷前行,不过一直在谷底穿行,景观比较单一;另一条是在白塔右拐,翻越两个小山头到达格聂之眼。后者景观十分丰富,因此大多数旅行者都选择第二条路,驱车或步行到格聂之眼。在此一览格聂群峰,比在铁匠山垭口显得更加伟岸挺拔。
我们在一牧民家住下,便在向导的带领下,驱车从虎皮坝出发,一路盘山而上,行走十公里左右,翻过一个山头,不一会便到了一片开阔的草甸。在一片起伏的草甸上,一个直径三、四十米的圆形小海子,静静地躺在其中。窄一看,这个浅浅的小水洼同路上看到其他海子一样,实在太过羸弱,旁边既没有指示牌,也没有地图显示,除了一圈一圈的水草地长在水中,根本看不出好有什么特别之处。真的,如果没有人指点,很多人只会匆匆一瞥,很少会注意到它的存在,因为一路上看到的类似的海子实在太多了,根本想不到,她就是此行的终极目的——格聂神山景区最著名、最神奇、最独特的景点——格聂之眼。
通过航拍器从空中俯瞰中,我们看到,这个海子中央长着一圈圈淡淡的水草,像极了一只大大的瞳孔,在凝视着天宇;眼眸边上,一圈蓝色的天光掩映,如同能洞穿世间的蓝色之眸;海子四周花草簇拥,迎风舞动,好不神奇。更为神奇的是,围着湖转,每一个角度,海子呈现给世人的,都是一只不同形状的眼睛,或修长,或椭圆,或浑圆,或半睁,或微闭,或洞开,充满了侠客的豪情和菩萨的神性。在半睁半闭,半梦半醒之间,格聂之眼就这样地静静地凝视着这方山水,守护着这片土地。
静静伫立湖边,遥望着远山,我突然想起做旅游攻略时看到过的一句话:格聂之眼,大地上最神奇的一只眼睛,在这格聂雪山下,在这格聂草原上,看穿秋月,看淡落花,看惯流云,看遍落霞,看清人性善恶,看尽荒凉繁华,看透红尘冷暖,看破曲直是非。是啊,这只眼,默默无声,不着只字,不留片语,但其深邃的眼神,却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和思索……
2015年,听说五一期间一支车队前往格聂神山旅游期间,在格聂之眼一带驾车绕湖狂奔,给湖泊四周的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由于事发地系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这些植被恢复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景区管理人员表示,旅客的这种粗爆、野蛮之举,对脆弱的高原生态的打击是致命的,一旦恢复不了,沙化就不可避免,那样,最终的结局,就是这一美丽的景点可能将随之消失。听到这一消息,我的心徒然一抖:这些暴徒,完全是在暴殄天物啊!应该立马枪毙!不枪毙不足以警醒世人对自然保持应有的尊重和敬畏!
格聂之眼是观赏格聂群峰的最佳位置,眼前的草甸平坦开阔,无遮无挡,格聂群峰就在草甸尽头矗立着,七座山峰一字排开,其中左侧四座分别是格聂神山、肖扎神山、乎扎神山、克麦隆神山,山体宏大,岩石裸露,险峻陡立如刀劈斧削,险峻雄浑、直插云宵。
返回村庄的途中,格聂群峰一直在我们视野中浮现,圣洁的雪峰仿佛有一种莫名的神奇力量支持着转山之人、旅行之人不断坚定朝圣的信念,勇敢地迈步前行。这让我不禁想起一个外国旅行家William Gill1877年来到格聂神山时发出的赞叹:“没有任何词语可以形容这座高大的山峰,在这里任何旅行者都可以体会到藏人的心情,不由自主地称之为圣山。”是的,目之所及,格聂神山静静伫立在虎皮坝子尽头,冰清玉洁,神圣不可冒犯。深夜,屋外,再一次凝视月光下的女神,亭亭玉立,犹如维娜斯一般完美,让人产生一种无法抵御的对美的向往。此情此景,让我终于明白世人为何把她尊为神山,原来是她天生就拥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特质和气场啊!
事实上,如果仅从山峰造型来看,格聂神山的辨识度是不高的,它不像贡嘎那样磅礴大气、高高在上,也不像幺妹峰那样险峻峭拔、造型奇特,甚至不如雅拉雪山、亚丁三神山那般让人过目难忘。如果组织四川的雪山中进行选美比赛,格聂神山恐怕是难以入围前十的。是什么让它成为众人的向往之地呢?我想,或许就是她那股遗世独立、淡定从容、与世无争的气质吧。是的,在夜晚、在清晨、在月光下,格聂神山就像一个清新淡雅、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冷美人,不施粉黛,反而让人更加着迷。
格聂神山景区内的奔戈乡温泉众多,是著名的“地热温泉之乡”,游人如果感到人困马乏,可以驱车到这些温泉泡泡脚、洗洗澡,消除旅途疲劳。
第二天清晨,我们爬上嘎木内山谷谷口,回望“格猜钦多”坝(也即虎皮坝),坝内草甸森林密布,溪流蜿蜒如九曲十八弯,空中不时飘过阵阵薄雾,景象异常柔美。沿着林中曲折幽深的转山小径前行,一路上都是护佑神山的白塔、经幡和玛尼堆。来到一处被当地人称为“印度神来之水”的涌泉边,藏民至此都要小憩片刻,牵马步行淌过泉水,祁愿平安,有的人甚至把死者衣物带来挂在泉旁树枝上,以求死者的永生。
再往里走,远远地就看到了格聂、肖扎神峰和两峰夹峙下的冷谷寺。山谷中是一片宽阔的平坝,一条小河贯穿其中,洁白的沙滩印衬着清澈碧绿的河水,再加上晶莹皎洁的雪峰,树冠如塔的云杉林,景色秀美出尘,足以比美欧美高山草原风光。
我们顺河道一路忘情地捕捉着这迷人的美景,不知不觉已到冷谷寺前。冷谷寺为藏传佛教第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1164年修建,是藏区最古老的白教寺庙。整个寺院依山而建,屋舍数十,层层排列,全为石块构成,古朴中透着神秘。寺庙两侧雪山耸立,宛若遗世秘境,寺后奇形怪状的一列列峥嵘锯齿的雪峰则给寺院增添了几丝诡异的气氛。
相传,2900年前释迦佛曾赞叹格聂神山为殊胜的清净修禅之圣地,因此各地藏民慕名前来朝圣者甚多。转山之余,大家因信仰而相聚在这古老宁静的寺院中,使得该寺一度辉煌灿烂。但不知何故,当年我们去的时候,寺院已显衰败,修行的僧侣也不多,沧桑的大殿有些破败不堪,不过寺内仍珍藏着“格聂三宝”( 母鹿角、右旋海螺,以及一块被称为“格聂之心”的奇石)等宝物,让人不可小看这座深山古寺曾经的威名。
后来,听朋友说,当地政府在老冷谷寺旁边修建了一座新寺,僧人们也都转移到新的冷谷寺,只留下几个喇嘛看守着这座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寺院。从朋友发给的照片看,凭心而论,依山坡而建的老冷谷寺虽然已显凋敝,但庞大的建筑群在峡谷中仍然熠熠生辉,从气势上远远超过了新建的寺院,而且从景致上讲,更是比新寺要美上百倍。哎,没办法,今天人的文化素养实在不敢恭维,特别是在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下,那还有心思去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地做好一件事。
站在冷谷寺的任何位置,抬头均可看见伟岸的格聂主峰。极度澄明的空气使得雪峰仿佛触手可及,象一盏耀眼的天灯照耀着寺院,让人产生一种令人窒息的美感(我非常佩服在此选址建寺的高僧,称得上真正的风水大师)。近距离凝视,格聂神山山体和缓,形状似佛,主峰左右有四峰拱卫,两旁的群峰次第排列,如众星捧月、众神护佛,尉为壮观。终年白雪皑皑的山巅,冰川的纹理仿佛新娘的婚纱,婚纱下摆处是裸露的山岩,刀削一般的硬朗线条与冰川的流动纹理对比鲜明。岩石下面渐渐出现植被,草甸渐渐过度到山林,山林渐渐丰满,山林脚下则是冰川融水形成的溪流……植被随海拔立体演变,在这里被演绎得如此生动鲜明。
在冷谷寺,如果你运气足够好,还能看到日照金山的胜景:黎明来临前的雪山清冷玄幻,当东边的天际被朝霞涂抹时,雪山也从睡梦中醒来,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冰雪覆盖的山巅呈现出由浅青到淡紫到明黄到金黄到橘红到太阳升起后的洁白的色彩变化,神山的表情由冰冷到羞涩到热烈到燃烧最后又复归明静,之间的每一分转变都微妙动人。这是神山最具魅力的时刻,非目睹不能领悟。
午饭后,我们沿着河谷的河流一直逆流而上,穿过大片森林地带,不多时便来到了观赏格聂西坡的最佳位置——热梯河谷。热梯河谷是一片巨大的草原牧场,夏秋之际帐篷点点、牛马成群,一幅悠闲散漫、自由无拘的生活画卷。从热梯河谷眺望过去,格聂神山矗立在开阔的河谷牧场之上,更显出几分峭拔雄伟,硬朗的线条与河谷的柔美相映成趣,宛若油画。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在此匆匆停留了一会,拍了几张照片便打道回府,沿路返回了理塘。整个行程虽然往返只有两天的时间,但格聂神山犹如世外桃源般的景致,仍然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映象。这也是我在写澜沧江梅里大峡谷纪行时,无意间翻到格聂之眼的照片后,突然心血来潮,转而写格聂神山纪行的原因。
壮哉,格聂神山!奇哉,格聂之眼!美哉,冷谷古寺!
备注: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