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如何讽刺齐襄公和文姜的荒唐事
(2019-04-11 00:03:53)《诗经》如何讽刺齐襄公和文姜的荒唐事
大 卫
齐襄公小名诸儿,是齐国的第14任国君。他的父亲齐僖公有两个闺女,绝色倾城,大的叫宜姜,就是嫁给卫宣公,生了公子寿和公子朔,杀害急子的那个女人(宜姜本来是要许配给卫国公子姬伋的,不料却被好色的公公卫宣公强娶)。小的叫文姜,不光长相好看,还博古通今挺有才气。文姜长大后,齐僖公原准备把她许配给郑太子姬忽,可姬忽却以“齐大非偶”为由拒婚。被拒婚,让文姜感到自尊心严重受伤。她一向自恃貌美聪慧,眼高心大,现在居然被拒,强烈的羞辱感使她根本无法平静:难不成是看我不上?我齐文姜哪一点配不上你!她愤恨烦恼,伤心痛哭。
不时来安慰她的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诸儿。只有他,才能让妹妹转忧为喜笑靥如花。也是他,作为一个美男子,让情窦初开的少女娇羞可人心旌摇荡,终于,兄妹俩双双坠入爱河,有了私情。闻知消息的齐僖公大惊失色!立刻把文姜许配给前来求婚的鲁桓公,并且一改过去由兄长送亲的传统,亲自把女儿送到了鲁国,让诸儿与文姜暂时断了这不伦之恋。
鲁桓公虽然娶了文姜为妻,但畏惧势力强大的齐国,要前往齐国修好。夫人文姜要一起去,去看望齐襄公。鲁国大臣申繻因而向鲁桓公婉言进谏道:“女有夫家,男有妻室,不可混淆。否则必然遭致灾殃。”鲁桓公没加理会,于齐襄公四年,带着文姜,大批随从车骑簇拥着,沸沸扬扬前往齐国。
齐襄公一见文姜来了,就非常殷勤地款待妹妹和妹夫,并让宫女们把妹妹迎接到宫里,安排在一间隐秘的屋子,当天晚上就和文姜一起住在那里了。第二天
文姜回来后,他就立马责备文姜。文姜不仅不悔改,还把这事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在酒宴后鲁桓公乘车将要回国时,派公子彭生将鲁桓公害死在车中。事后,齐襄公杀了彭生,算是给了鲁国一个交代。这件丑事令人不齿,《诗经》中连续收录了三首诗,将齐襄公和文姜之间的这桩荒唐事,淋漓尽致地进行讽刺。
第一首:《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道,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道,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译文:巍峨的南山山势高峻,漂亮的雄狐步伐稳健。鲁国的大路宽阔平坦,齐国的公主由此出嫁。既然已经出嫁了,你为什么还要想念她?
葛布做成的鞋子两两成对,帽子的带子成双下垂。鲁国的大路宽阔平坦,齐国的公主由此出嫁。既然她已经出嫁了,你为什么还要盯着她?
想种麻怎么办?按照田垄的横直就可以了。想娶老婆怎么办?必须禀告父和母。既然已经告诉了父母,为什么还要放纵她?
想砍柴怎么办?没有斧头砍不了。想娶老婆怎么办?没有媒人办不成事。既然已经娶了她,为何还要让她回娘家?
这首诗共有四章,首章以南山、雄狐起兴,用雄狐急切求偶来暗射齐襄公急切觊觎回娘家的文姜;二章以葛屦、冠緌起兴,用鞋子、帽带都必须搭配成双来比喻世人都各有一定的配偶,暗中影射齐襄公乱伦的无耻行为。三章以蓺麻、四章以析薪起兴,以种麻必先整治田垄、四章以砍柴必具刀斧引起娶妻必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进一层推及桓公既已明媒正娶了文姜而又放任她回娘家胡作非为,嘲讽了他的庸弱无能。仅此一首诗,还不足以表达齐国人对自己国家发生的这件荒唐事的愤慨,接下来,《诗经》中又收录了两首讽刺这件事的诗作。
第二首:《敝笱》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译文:拦鱼的堤坝上放着破鱼篓,鳊鱼和鯤鱼进进出出。齐国的公主回来了,随行的人员多如云;拦鱼的堤坝上放着破鱼篓,鳊鱼和鲢鱼成群结队。齐国的公主回来了,随行的人员多如雨;拦鱼的堤坝上放着破鱼篓,成群结队的鱼摇着尾巴来回穿梭。齐国的公主回来了,随行的人员多如水。
这首诗的表面,描写的是齐国公主文姜,返回齐国的盛况,随行的队伍浩浩荡荡。但每段诗的开头,都用了“敝笱在梁”,鱼儿在其中来回穿梭的句子。敝笱,即破鱼篓,破鱼篓收不住鱼,只能任由鱼儿进进出出,就如同文姜的行为不受约束一样。
第三首:《载驱》
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濔濔。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敖。
译文:一辆马车飞速的行驶着,这是一辆装饰着精美竹帘和红色的车盖的马车。鲁国的大路平坦宽阔,齐国的公主早上出发,晚上就回来了。驾着车的四匹黑马很雄壮,缰绳柔软任驰骋。鲁国的大路平坦宽阔,齐国的公主真开心。汶水浩浩荡荡向东流,路边的行人纷纷停住脚步看,鲁国的大路平坦宽阔,齐国的公主在这自由自在。汶水水势滔滔向东流,行人纷纷停下来观看。鲁国的大路平坦宽阔,齐国的公主在这真逍遥。
这首诗的第一段,写了文姜返回齐国的迫不及待,马车跑得飞快;第二段写了文姜返回齐国的阵势的奢华,这是在讽刺文姜的张扬;第三段和第四段,都是在写文姜的得意和自在,无人可以约束,任由她“翱翔”和“游敖”。
作诗讥刺本国及鲁国的君主,不能不有所顾忌,在遣词用语方面要避免过于直白显露,而只能用隐晦曲折的笔墨来表现。这三首诗很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齐襄公和妹妹文姜的无耻,以及鲁桓公的无能进行了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