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亚鹏
李亚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325,331
  • 关注人气:6,0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承德,火车的故事

(2007-05-07 16:19:01)
   “明天拍哪儿啊?”在收工返回驻地的路上,我连眼都懒得睁开(确切地说是睏得睁不开了)缩在后座上问我的助理小黑。“明天拍火车的戏,北京--承德,早上六点出发。”小黑翻着通告答到。突然间睡意全无了,甚至有一些兴奋......
 
    天光刚放亮,我们已经到了北京站,站前广场已是一片热闹景象。我推开小黑递给我的眼镜,没头没脑地说道:“那时候我第一次乘火车到北京就是在这集合等中戏的老师来接。”小黑顾左右而言道:“噢,那接到了吗?”我瞪了他一眼。人们都行色匆匆,我穿了件黑羽绒戏服倒也没人注意,便踱着步向前走去。看见匆匆赶来的苗圃,我问道:“你坐过火车吗?”“当然坐过了。”之后也没了下文。进了候车大厅,我四下仔细打量着,十几年了倒也没什么变化,大概因为又建了西客站的缘故。“看看哪有卖盒饭的,我想吃一个。”说着话似乎已闻到了火车站那种与众不同的盒饭味道......
 
    我第一次单独一人坐火车是一九八五年。那一年我初中毕业,因故转学到安徽合肥念高中,行程是乌鲁木齐--郑州--合肥。临行前父亲拿了车票,钱和一张画着郑州火车站方位图的纸对我说:“你就一个人去吧。”接着就告诉我怎么在郑州签字转车,路上要注意些什么。带着那种少年远行的兴奋我还没来得及想更多,便踏上了东去的火车。三天后在郑州下车,守着一大堆行李,望着广场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开始琢磨,我父亲到底想清楚没有就让我一人坐着火车出门了。出站口到签转处有三百米左右,可是我根本没办法一次拎着五,六件行李走过去。刚才还是好心的邻座帮我把行李从火车上拎下来的。虽然我只有十四岁,我是第一次单独出门,可我也明白把行李扔在这儿跑去排队签转再回来的结果。站立良久,我开始行动了,我每次拿两件行李走出三,五米,再跑回来拿两件过去。如此周而复始地穿行在人群中,手早已被网兜和绳子勒出了一道道血印。从出站口到签转处再到进站口,大约五百米,我用了三个小时来完成这被我现在称之为我人生开端的五百米,其间任由熙攘的人群在我面前滑过,我的眼睛始终盯着我的行李或是远处签转处白底蓝字的指示牌,不曾在任何一张人的面孔或其它景物上停留过。当我到达进站口,等我的喘息稍稍平静下来,我猛然回头四下张望去寻觅父亲的身影,心里甚至还在猜想这也许是父亲给我的考验,也许他一直在背后注视着我。我的脑袋热气腾腾,我张着的嘴喷着粗粗的哈气。我没有看见父亲,却看见身后不远处写着“盒饭”二字的推车。我扑将过去,从此那味道便永久地留在了我人生的记忆里.....
 
    我的眼睛在车站大厅搜索一通后,没发现盒饭的影子,只看见几家类似麦当劳的中式快餐厅,不觉有些寥寥。嘴里嘀咕着社会进步真快啊......
 
    剧组工作人员加群众演员百十号人上了一节硬座车厢开始了拍摄,一时间好不忙乱。我对小黑说:“你干嘛老站着?坐呀!”小黑扶着椅背眼望窗外道:“我兴奋,我一坐火车都不愿睡觉。”我像是终于觅到知音般地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真的?为什么呀?”小黑答:“我也不知道。”----得,还是没的聊。
 
    从初三开始我每年寒暑假都会乘火车往返于乌鲁木齐与合肥之间。因为假期的缘故,火车上几乎全是大学生,鲜有中学生在内。我那时穿一身军装,样子又少年老成,所以当大学生们问我在哪所大学就读时,也许是虚荣心作祟,支唔了一下便报出一所合肥军事院校的名字。仰仗着自己通读《兵器知识》《舰船知识》等等那个年代流行的各种军事杂志,在一片高谈阔论中倒也不露马脚。只是在最后互留通信地址时只能留下在合肥一所商业学校任教的姨妈的地址。有一年姨妈突然拿出几封已被开了封的信,说是一位苏州师范学院的女学生在过去一年中写给我的。她见字迹清秀,疑为女性,便本着为我负责的态度打开代读了,为了防止我早恋,直到现在才告诉我。想来这位女生就是火车上互留通信地址的一位,今天想起来心中颇有歉意,在这向你问声好吧。
 
    从中学到大学,所乘火车里程七,八万公里,足以串起许多青春的记忆。
 
    有一年在北京失意,乘车返疆。站在车厢连接处的过道里凝望窗外,从日落到日出。日落前还是关中的郁郁葱葱,日出后已是关外的广袤无边,心中阴郁全无,豪气顿生......
 
    有一年和学兵,卫宇乘车途经甘肃柳园,突发念头想去敦煌,便在火车启动前的一刻拎着行李跳下火车。买完去敦煌的汽车票后才发现身上所剩无几。到敦煌后几个人在月牙泉旁,皓月之下的破屋顶上大演莎士比亚以解腹中之饥。
 
    有人说喜欢回忆是恋旧,或是年纪大了,我对这种说法了了。回忆除了温情或痛苦之外,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我们可以用今天的目光重新构架过去的故事,甚至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排列组合以获得对自己生命新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面对我们不能尽知和掌握的未来。例如对当年郑州站前广场的那一幕,我今天的解释是:不要受纷杂的人或事物影响,紧盯自己的方向,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到达彼岸。回忆让我明白今天性格的养成是从那一刻开始的,也让我更加确定我会以此去面对我今后的人生。
 
    火车到站了,《我们俩的婚姻》也即将杀青。居然有些不舍,但我更期待明天的来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