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保卫战》播出后,我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朋友的短信,大都是对角色的评价,而我还没有完整地看一次电视剧,心中有忐忑,听到许多评价之后,我想的是,如果这部戏,这个角色,这些台词,能给大家的生活带去乐趣、启发,那么,所有的辛苦和委屈,都是值得的!很值!:)
我几乎没有表演经验,但抱着尝试的心态去演戏,真正的过了一把演戏的瘾后,发现演员真的是非常辛苦的。我作为非专业演员,演戏时也颇有压力。常常是演完戏,晚上又赶回公司处理业务,在角色的转换之间,需要极大的能量去调节自己,一直演到后来才慢慢有所适应。演戏不像设计衣服,不满意的衣服,我可以修改,甚至重新制作一件,但是演戏涉及到时间、剧组整体的投入,不会因为我的一句台词没说好,或者一个表情没有到位而重新来一遍,这对于追求完美的我来说,还是稍有遗憾的。当然,有的戏,拍两遍就过了,我心里就特别开心,有成就感:)
回想起拍戏的那段日子,仍有许多难忘的场景。记得拍在老袁办公室里的那场“骂戏”,生活中的我是不会去骂人的,要我怒火朝天去指责、骂人,我很为难,我更愿意寻找建设性的方式去与人讨论解决方式,遇到这场戏时,我要大骂一连串的人,骂完张谨后,骂郭洋,再到老袁,骂的对象不一样,拍戏时,“骂人”的情绪好不容易调动起来了,骂完一个,停下来,开机时又再次调动情绪骂下一个……这对不骂人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想来仍是脑袋嗡嗡一片:)不知观众在看这一场戏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还有一场难忘的戏是拍“大女人”的哭戏,拍这个场景时,我承认,第一场是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动真情的哭,但拍戏时却不是一次性通过,我需要后面再多哭上几次才行,尽管如此,哭不出来,还是要哭
要是大家觉得哭的不够真,还请多原谅:)
关于杨丹被定义为“大女人”,我想,大女人没有什么不好,我也听到很多人对我的评价是“大女人”。女人由于天性的敏感、善良,对于生活中的细节会投入更多,而我喜欢将精力展现在工作中,去创造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愿意从大局出发去考虑问题,对企业的,对社会的,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狭隘的漩涡中打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我相信,“大女人”也会拥有更宽广的胸怀去包容人性的脆弱。
“大女人”往往不喜欢斤斤计较,也不喜欢传播家长里短,论人是非;她们性格坚强而有主见和远见。她们豁达大度,精明干炼;她们大度、放得开,但是未必不细腻。“大女人”往往崇尚自由、让生活充满着色彩,她总是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属于自己的前方,不会优柔寡断受他人影响,容易在挫折中看到正面的人生启发。“大女人”的背后,不代表没有一颗柔软的内心,人是有很多面向的,女人更是如此,犹如钻石一般,她所折射出的面和光会不一样,就像不同年龄段的女人,呈现出的美丽,也是不一样的。
而我作为一个东方传统的女性,在我心中,家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家是一个把亲情看得很重要的大家庭,感情的东西是很珍贵的,能带来很多的灵感和动力,比如看到孩子的时候,我会从女儿身上有对生命的另一种感悟,内心变的更充实,更丰富和柔和,可能对自己要求的东西更多,也明白了要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什么保留。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首先是把家庭照顾好,然后作为一个女人,我在这个社会中有我自己价值体现的一块天地。这块天地不一定很大,但是一定得有。在这个男权社会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克服一些困难,这让内心更坚强,也觉得人生会更有意义。所有经历,好的,不好的,都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启发。
作为时装设计师,参演《婚姻保卫战》,从我的“私心”出发,我当然是希望通过这部戏,更多的人关注Maryma品牌,喜欢Maryma。演戏时,“杨丹”的衣服,都是我自己准备的,每一场戏的穿着都经过精心搭配,包括饰品、鞋,几乎没有重复。工作中的我,其实穿着要随性得多,十天有九天会穿着牛仔裤:)
《婚姻保卫战》戏中部分服装由Maryma品牌提供。其中,第一集中老常的婚礼服装也都由Maryma提供,而新郎的服装,则是根据导演的要求特意定做的,采用的是“现代+传统”风格。拍宣传照的服装也由Maryma提供。
以下是我参加BTV2《最佳现场》节目录制,谈《婚姻保卫战》的视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