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相信,知识的累积也是财富累积的一部分,而知识的累积来源于阅读、经历、行走,还有交谈。与高人交谈所产生的智慧的交锋,灵感的撞击,有时比读十本书的受益还多。
昨天受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邀请,和马未都老师、《男人装》主编瘦马老师一起聊“奢侈品”的话题。刚好,我们三人的名字里都有“马”字,被主持人称为“三马”:)
交谈时,说起我们买的第一件奢侈品。我的经历总与时装紧密相连,而我买的第一件奢侈品是Esprit的裙子。那是90年代末期,已经开始有一些国际品牌进入中国,比如皮尔卡丹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还有一些年轻的品牌像Esprit。当时,要是能穿到一件Esprit的衣服,自我感觉就特别好,那件裙子花去一千多块,在当时来说已经很贵了。
马未都老师是文化人,三句话不离历史。他谈到古代的奢侈品是一碗米饭卖一千两银子,里面没有“半”粒米,因为每一粒大米,都是由人工一粒一粒甄选而出,故每一粒大米都是饱满而完整的。他说,奢侈品大发展,是从手工业到工业生产,然后折回手工生产。现在顶级的国际奢侈品牌都在推崇纯手工制作。手工制作的严谨与品质,正是它的昂贵所在。
对此,我深有同感。高级定制时装首先从流程来说就极为讲究,从设计,到面料,到工艺,每一个环节都抵达最高标准,甚至是苛刻的地步。只有这样,客户才永远不会有撞衫的尴尬,它独一无二,只属于你,只为你而生。我们的板师会为每一位客户量身体56个部位的尺寸,这是非常细致的工作,不仅仅是三围、腿长、腰围,还包括头,手腕等等。高级定制的时装,和花大价钱去买一件欧美大牌服装是不一样的,它需要时间,心血,耐心,最后的成品,因其严谨与精细,拥有者会发现,最终他获得的已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还有一种精致情怀在里面。
瘦马老师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奢侈品品牌起初进入中国时,只是把时尚编辑当作免费宣传员,并没有将他们列入消费群体中,而现在,不少的品牌在打折时会将消息及时传递给时尚杂志的编辑们,因为他们已成为奢侈品牌的客户群体之一了。
在中国,虽然传统观念是勤俭节约,勤劳致富,但现在人们把对奢侈品的追求堪称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而奢侈品的消费主力军也慢慢呈现年轻化现象。奢侈品带给人们最多的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我想,这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会选择奢侈品来犒赏自己的原因之一。
左起北京电视台主持人长盛、《男人装》主编瘦马老师、我、马未都老师
这次节目会在春节期间(初一到初七的某天,具体时间暂未定),在北京电视台经济频道春节特别节目“家有家规”中播出。欢迎大家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