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刊2006年第12期刊发了李镛先生的《唐弢的人品与文品》,是为沈鹏年先生鸣不平的。过后不久,就收到了沈先生的这个稿子,说的是黄裳先生在《纫秋山馆行箧藏书》一事上的所作所为。黄先生的声望,而今可谓如日中天。似乎继王元化先生之后,成了上海文化的一个牌子。看了这篇文章,联想到黄先生近年来收藏上的一些做法,我们不能不说,这个牌子难说多么高大光彩。要求当今的文化人像古代的圣贤那样高洁,那太难为他们了。但要求他们恪守中国普通人做人的道德底线,该不是奢求吧?黄先生在《纫秋山馆行箧藏书》一事上的做法,显然落到了这个底线之下。我们刊发此文,意在给当今的文化人提个醒儿:临财莫苟取,见了好书也莫要不择手段地攫取,尤其莫假了那么神圣的名义去取。这世上绝不会就数你最聪明。黄先生对此事若有辩白文章,寄来我们也会发表。再就是,此文原题是《黄裳的“心病”》,现在这个题名是我们拟的,副题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