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你知道是什么吗?

(2006-06-21 21:25:56)

写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你知道是什么吗?

当代作家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你做到了吗?

韩石山按:这是我最近写给山西一位女作者的信。原文刊《山西文学》第七期“主编信箱”栏。文中,我提出了中国作家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为文必中当世之过”。这可不是我说的,我没这么高的水平,这是苏东坡他爸爸苏洵老先生说的。苏轼正是遵循了他老爸的这一教导才成为一位旷世的文学大家。苏轼那么多话,我最喜欢的是这样一句,他问身边的人,他的大腹里是什么东东,有人说是文章,有人说是才华,只有他的宠妾朝云说:是一肚子牢骚。他自己则说,他的一个念头,就可以判两年流刑。也就是说,还不用写文章,只要他转一下念头,就应当分开判处两年流刑,即发配到最少一千里外的地方,待上两年。当今的文章大家们,拿上放大镜去看,谁的文章里有自许可以判多少年流刑的东西?文人为文,不中当世之过,就是佞臣,就是弄臣。只有“必中当世之过”的,才是谏臣,才是忠臣。这样的人,当道才会真正喜欢。这样的人,才是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负责。如果是中共党员,才是对党的事业负责,比如在下。

 

《山西文学》上的题名: 闪失不起了

老师:

小吴这次发来的您的序言我看到了,谢谢您给我的夸奖,真有点不敢当。这几年我在写散文上,有过困惑,有过追求,困惑时也曾勉励自己不要从俗,追求时也曾疑惑这样的追求有没有价值。几分自信,几分自卑,缠绕在一起,让我不得安宁。你肯定了我的追求,祛除了我的困惑,真的,谢谢你。我相信你的学识与判断,也相信你的真诚,按你的指点去做,不会有什么闪失。写作二十余年,我已闪失不起了。请相信我,还会写出让自己满意,也让别人满意的作品的。此致敬礼!
                           徐小兰  2006522

 

小兰方家:

编六期稿时,曾想到将这篇序,也溶入那篇《惟一没有试过的新办法》。当时还没写出,看法是已有了。写不是难事,有一个上午就行了。只是想到,你比她们几个大些,更为成熟,也就没有这样做。

你的散文,过去看过一些,不多,感觉不是很好,只能说还有才情,是个会写文章的人。但你注重的多是身边的琐事,一己的情感,实在说,这样的散文,我是看不上眼的。这样的事,这样的情,不是不可以写,但总要知道,生于当今之世,为文要有更远大的宗旨。你说到我的见识与判断,算你说对了。论知识,我肯定不及当今的饱学之士,论判断也不及当今的仕宦之人,但我有自己的长处,就是读书多,尤其是读旧书多。从古到今,人的聪明都差不多,所不同者,是时代的差别,术业的异途。文学艺术上,更是这样。古人言辞简略,更易一语中的。前些年学界讨论人文精神,我总觉得,一句“文死谏,武死战”,就说透了这个道理。死者,极致也,生死以赴也,谏者,进言也,规过也。再如写文章,苏老泉(苏轼之父)有一句话说的最是精辞:“为文必中当世之过。”这才是文人的良知,这才是文人的担当。若不这样,岂不成了弄臣?弄臣并不可鄙,只是既当弄臣,又何必读圣贤之书?文文山临死前说过:“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或有不同”,这不同就在于真正的文人,为文行事应当有自己的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降线以求。

我真正注意到你的须眉之气的,是你写了应命文章《水的记忆》,因为去农村走了一趟,见到许多龌龊之事,心有不平,随即又写了那篇《不能不说的疼痛》,尽情揭露,绝不掩饰。那篇《无坟之鬼》,也让我那肃然起敬。一个离了婚的女人,敢这样揭示自己的尴尬的处境,和心灵的熬煎,这要怎样的勇气啊。然而,最让我佩服的还是那篇《父亲再婚》。一个是你的父亲,一个是你的弟弟,你对他们的情与恨,能写的那样的痛快淋漓,纤毫无遗,这是怎样的大智大勇,大悲大爱。这样的文章,绝不能看作一家之私,一己之愤,没有对民族文化的痛苦感知,没有对当今人性的深切体认,这样的文字,是连一行也写不出来的。我的认识或许有褊狭,但我相信,就是到了二十五世纪,这也是真正的为文之道,为人之道,这也是真正的文人的本分,真正的文人的担当。

看了这几篇文章,你不知我有多么高兴,不管怎么说,在山西,终于有了这样的女作家!再加上我在《惟一没有试过的新办法》里提到的几个更年轻的女作家,看来山西的文学创作真要有一番新气象了。你不知道,作为一个老编辑,我是多么的兴奋,说是欢欣鼓舞也不为过。而且,还有一重原故,你是我的老乡,我也为家乡高兴——那块虽说古老却总也让我敬爱不起来的河东大地!

《父亲再婚》一篇,既未发表过,可否在《山西文学》发一下?题名不甚好,还是用《不能不说的疼痛》,书中此篇可另起一名。若同意,就发七期吧。

                                   韩石山20065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