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宁没有明白人

(2005-12-22 23:20:45)

 海宁没有明白人

 

浙江的海宁,我去过四五次,第一次差不多在20年前,那时还没有动写《徐志摩传》的念头,只是觉得这个地方怪神的,怎么出了那么多文化名人。去的次数多了,便生出一种感慨:中国要是没有海宁,没有近代以来海宁出生的这些文化名人,中国的文化史要黯淡许多。你想么,学术史上没有王国维,军事史上没有蒋百里,文学史上没有徐志摩,还有穆旦、金庸等等,一部文化史该减多少光彩?

也是去的多了,又生出另一种感慨,就是海宁没有明白人。每次去了,总要到徐志摩墓前凭吊一番。看到新修的墓,孤零零地座落在西山的半腰,由不得想:那么一个爱热闹的人,就这么寂寞地躺在这儿的地下。原来的墓在东山,还有父亲陪着或是陪着父亲,父子两人还可以叙叙旧,解解闷儿。那么爱女人,又让女人爱的一个人,他爱着也爱着他的海宁人,就没有想到过他的孤单?冬秋季节,穿过西山林木梢头,吹到海宁城里的呜咽的北风里,就听不出有诗人凄苦的长啸?

我自然知道是为什么。都怨陆小曼。你要是不嫁给我们的志摩,他的妻子就还是张幼仪,一个那么坚贞,那么能干,还有那么高的社会地位的女人,和我们的志摩多么般配呀。她就是死在美国,我们也可以远涉重洋,把她的骨灰迎了回来。再就是,你要是一头撞死在灵前,也好办。或是后半辈子不和那个姓翁的搅和在一起,也说得过去。志摩是1931死的,你是1965死的,守寡34年,得算个节妇了。这也让我们海宁人脸上光彩。可你既不撞死也不守节,这让我们海宁人怎么办?虽说我们都知道你是我们志摩明媒正娶的老婆。

还有一个理由,也不可不说。那就是,张幼仪和徐志摩生的儿子徐积锴先生,到现在还活着,前些年还不时地回来看看。要是他回来,看见父亲的墓地上,葬在一起的不是张妈妈,而是一个陆妈妈,他会不高兴的。这就过虑了。我和这位积锴先生通过几次信,知道是个深明大义的人,断不会作如是之想。张幼仪当年为徐志摩做了那么多的事,因为前妻的身份,始终退居幕后,他不是不知道。再说,儿子怎能管父亲的婚事?

要叫我说,无论徐志摩在世不在世,陆小曼都没有什么对不起你们志摩的。她是一代名姝,嫁给志摩是下嫁而不是高攀。这样的女人就是要养着的,只能说你们志摩后来养不起了,不能说这样的女人不值得养。要怪,你们该怪志摩的父亲,就是你们至今仍引以为荣的那位申如先生。他那么有钱,不接济儿子,却去过花天酒地的生活。

不说姿色了,就说品质,陆小曼也是很高尚的。徐志摩去世后,她不过28岁,仍很年轻,再嫁人不过是点一下头的事。可是她不,一定要以徐志摩太太的身份活着。后来跟翁瑞午同居,固然是事出无奈,却不能说没有她的心志在里面。甚至可说,这正是她的高尚之处。她是个不事生产的人,必须有人供养才能生活下去。嫁人自然可以得到供养,只是就要放弃太太的身份。跟翁瑞午同居,翁能理解她的心志,不强求,就可以保持太太的身份。纵然跟翁瑞午住在一起,她的厅堂上,仍挂着徐志摩的大幅油画像,前面的桌子上,每天都供着鲜花。她自己呢,更是四季身着素服,从来不去娱乐场所,自觉自愿地当个“未亡人”。这样好的女人,这世上你到哪儿去寻?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圣女般的女人,她的墓却远远的在苏州。她又不是苏州人。这个墓,是上世纪80年代,她的一个在台湾的侄儿汇来钱,让侄孙辈的人修建的。后来我看到她的一位侄孙的文章,说他的老姑母生前有遗言,想和丈夫安葬在一起。他们也曾和海宁方面交涉过,海宁方面不同意,只得葬在苏州了。

这是海宁人的毛病,也是海宁人的耻辱。徐志摩有名气,你们就认他是你们海宁的儿子,迁移坟墓,修缮故居,宣传他,吃他。张幼仪的儿子在美国,还回来过,你们就老说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妻子,恨不得把张幼仪和徐志摩合葬在一起。太不像话了。无论是从旧道德上说,还是从新道德上说,都应当把陆小曼的棺木迎回去,跟徐志摩合葬在一起。这事情,迟早会有人办的,这一代的海宁人不办,下一代也会办,下一代不办,下下一代也会办。我就不信海宁永远也出不了一个明白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口吃的妙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