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做到NO1
(2011-09-19 20:52:33)
标签:
郑立雅典宋体亚健康状态传媒人教育 |
分类: 职场 |
从事媒体职业,责任重于职责
在传媒的工作中,除了有很强的责任心之外,大家还要承担着很多:
一、要做工作狂
只要踏进了传媒这个江湖,忙碌奔波就成为了唯一的生活状态。这一方面是工作性质决定了传媒人必须要拼命工作。有时为了保证第一时间完成采访,发出报道,日夜连轴转都不是没有可能。
另一方面这也要拜激烈的行业竞争所赐。传媒业的地盘争夺有目共睹:传统的报刊、广播依然在捍卫属于自己的地盘,电视为了确保优势也是不敢松懈,而作为新生代的网络更需要不断的壮大来拓宽自己的舞台。激烈的竞争也带动了人才的流动,谁都可能是下一个淘汰者。为了不被淘汰,除了努力再努力,你还有其它选择吗?
二、要尽力做到优秀
已经在传媒圈中行走的人们,会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要利用一切时间跑线索,抓信息,写好稿和好方案;做广播的人要不停地做方案去争取自己想做的节目,而电视人也要绞尽脑汁去做好的策划和出好节目;在广告公司中,则要提客户满意的文案。这些,都是要靠工作内外的努力去获得。做好了,一定是圈内的佼佼者,做不好,则就是混在传媒早晚会被淘汰掉的群体,所以,尽力做到优秀是一个从业者必然的心态。
第三节 要面临健康威胁
有人说,只要踏进了传媒这个江湖,忙碌奔波就成为了唯一的生活状态。每个传媒人每天都必须像“全能战士”那样去战斗:冲锋陷阵去采访、守着电脑在写稿、吃着盒饭度日夜。于是一张毫无血色的脸以及黑眼圈,成为办公室里最常见的面部表情。
人的一生,或许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人世,但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中年时的辞世。习惯于将目光投向别人、在周围发现焦点的媒体人,如今早已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北京电视台记者郑立在雅典拍片时猝死”、“31岁的云南电视台女主播张小燕命丧演播室”等事件将传媒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问题摆到了全社会面前。
去年,周围人们议论最多的就是罗京的离开,作为一个曾经的新闻同行,我也深感意外。那么一个优秀的主播,就这样在人们的牵挂中撒手而去了。
罗京的离开说明了什么?我认为,这背后映射出了传媒人的健康状况实在不是那么令人乐观:
电视人:根据不同的节目性质,每天要承受着非常大的工作压力,要出好节目,好策划,还有保证好的收势率等,我曾亲眼看到很多女性电视人,近40了还是单身,因为工作性质使她们无法顾家,更不用说有时间去锻炼了;
广播人:为了有好的收听率,每天时间也在赶场过,我见过一个女编辑受不了上夜班而辞职,连睡觉时间都不能保证是全宿,怎么会有时间去锻炼?
网媒人:新浪、搜狐等一些门户网站的编辑门,每天要负担几十或者上百条新闻的更新,长期的电脑前机械工作后,呈现给大家的是一张张黄白的脸;
报纸记者:为了赶新闻,赶稿替代了睡觉的时间,经常是因睡眠不足而眼睛黑黑的就出门了。
总之,作为新闻人,大家都承担着义不容辞的工作责任,任何时候,工作总会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作为职业人,我们首先要保证的是工作,其次才是自己.这是责任使然。可是,看到那么多同行因健康状况离开,我们能做的又是什么?就是在保证工作至于,尽力保证自己的健康。
忙碌的工作面前,媒体人的日子已没什么规律可言,由此催生出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身心俱竭、健康问题突出,这与外人眼中的光鲜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北京电视台记者郑立在雅典拍片时猝死”、“海南日报著名记者甘远志因公殉职”等事件将记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摆到了人们的眼前。欧盟有关机构调查表明:近一半的专业记者患有紧张症和周期性疲劳症;有1/4的记者每天需要服用镇静或兴奋药物才能进入工作状态。西班牙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广播电视台工作的人中有58%每天需要加班工作。
也经有1182名记者在北京慈济健康体检中心接受了健康检查。在所有体检项目都没有发现异常的仅有28人!也就是说,仅有约2.37%的记者身体没有“亮红灯”。据了解,这1182名接受检查者都是在日常工作中担任采访任务、也就是工作在新闻采访第一线的记者,其中有296人年龄在30到40岁之间。
从亚健康的各项指标来看,接受调查的这1182名记者中,约72%的记者感到工作压力大,21%的人感到压力过大;约84%的记者有疲倦感;62%的记者睡眠质量较差;50%的记者感到食欲不振;68%的记者视力较差;约49%的记者常感到全身酸痛;18%的记者常便秘或腹泻。而从体育锻炼这一标准来看,54%的记者不参加体育锻炼。从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来看,63.4%的记者是第一次参加体检。总体来看,接受调查的记者中有近80%正处于亚健康状态。超长时间工作,睡眠严重不足,生活没有规律,体育锻炼过少,膳食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精神压力过大,这些因素都使记者比普通人群提前整整十年进入亚健康状态。欧盟有关机构调查表明:欧盟国家中近一半的专业记者患有紧张症和周期性疲劳症,近1/4的记者每天需要服用镇静或兴奋药物才能进入工作状态。
各类疾病困扰、身心的双重压力,耀眼的光环难以掩盖满身的疲惫。但累归累,倦归倦,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为了家人的希望,也为了保住这份工作,这样的状况却不得不继续,而健康问题也将作为心中不能承受之重而始终伴随着他们。
所以,从事传媒后,为保证自己得健康,你要做的就是:
一、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包括亚健康状态在内的重点项目实施重点检测,争取做到及早发现问题,早诊断早治疗。
二、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及时了解心理状况,必要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
三、制定鼓励或强制提高身体素质锻炼的计划,增强体质。如果长期伏案写作或使用电脑,一定要注意每隔一个小时左右站起来舒展筋骨。
四、注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生活要有规律,很多记者由于工作时间不固定,往往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中。对于不正常饮食时间,可随身携带方便食品。
五、保证睡眠充足。要按时,且不要太饱或太饿时上床。
六、定期休假疗养,缓解压力,避免长期超负荷工作。
摘自本人《招聘专家解读传媒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