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已婚女人的困惑_——心理解读

(2011-07-24 17:21:55)
标签:

王女士

北京

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认知模式

健康

分类: 心理咨询

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苏丽娟

    摘 

    王女士,38岁,已婚。因在一次聚会中对一位男士产生好感,心里感觉对不起现在的家庭,出现了心理冲突,导致情绪低落,睡眠不良,对生活有轻微影响。借助合理情绪疗法,[①]向求助者咨询,引导其重新认识自己,消除其非理性观念,改善其人际交流状况,使其接纳自己,快乐面对生活,解除失眠困扰。

    关键词:已婚  好感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王女士,1972年出生,38岁。某医院护士。结婚14年,与丈夫自由恋爱结婚,感情一直很好。育有一子,12岁,初中一年级。

    2.个人成长史:家庭和睦,兄弟姊妹都已成家立业。本人的婚姻,双方父母最初强烈反对,但两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王女士自称除此之外,没有什么负性生活事件发生。

    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低落,言行一致,人格稳定。

    4.身体状态:本人身体健康,有阑尾切除手术史。

    5.社会功能:能够正常工作,家庭生活也没有受到影响。

    6.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54;2)SDS:标准分53;3)SCL-90:总分145,人际关系敏感1.4,抑郁1.0,焦虑1.6。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1.主述:最近一个月来经常失眠,情绪低落,干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来。但还要照顾丈夫和儿子的饮食起居,想找人倾诉,但身边没有可以交流的朋友,而且自觉也无法开口。感觉很苦恼,为此前来咨询。

    2.个人陈述:

    一个月以前,在行业系统内部的聚会上,见到了一位领导。初次见面,心里就有似曾相识之感,而且感觉对方也是如此。正像《红楼梦》里宝黛初见时的感觉,宝玉惊呼:“这个妹妹我见过的。”黛玉心里暗想:“一定哪里见过。何至眼熟到此?”两个人并没有说几句话,但彼此感觉很好。之后,领导的身影就定格在王女士的心里。她开始失眠,想着此人是自己这么多年以来除丈夫以外,遇到的唯一一个心仪的人,很想跟他有更深一步的交往。又考虑到丈夫对自己很好,儿子聪眀可爱,如果真的出轨,对不起这个美满温馨的家庭。可要放弃吧,又心不甘,情不愿。思前想后,越发睡不着。就这样一夜一夜睁着眼睛到天亮。聚会之后,还非常奇怪地老是遇见那位领导,每次她都不露声色,不跟他打招呼,装作不认识的样子,心里却是波澜起伏。但是心里感觉他认出了自己,而且见到自己很高兴。最近一次又在同事的聚会中见到他,不得已只能上前交谈。没想到他说:“我一直以为你不认识我呢。”这句稍含嗔怪的话语,证实了自己心里的猜测,他对自己是有好感的。想到这里,更加心潮起伏,不能自已。自己考虑了一下,不知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会是一个什么后果,于是前来咨询。

    三、旁人观察

    据咨询师观察,王女士容貌端庄,身材苗条,衣着大方得体,长发盘起,用一枚精致的发夹固定在脑后。谈吐恰当,语速适中,举止稳妥,除神情看起来有点疲惫之外,没有其他异常。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稍偏内向、心境易起伏;敏感,易受暗示,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上存在非理性的观念;心情压抑;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良。病程不到两个月。

    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病程的症状表现(如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等)不足三个月,精神痛苦程度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损害,内容尚未泛化。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

    3)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只局限在自身感受,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可以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不足3个月,评分不足6分,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

    2)社会性因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自己已婚,但又对另一个异性萌生了好感。)。

    3)心理因素:存在非理性观念(已婚女人不该再对丈夫以外的异性产生好感。);个性特征偏内向,身边缺乏可以交流的朋友,缺少人际沟通。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改变该求助者认为“已婚女人不该再对丈夫以外的异性产生好感”的看法;改善该求助者情绪低落和人际交往状况,使其恢复正常水平;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纠正其负性情绪和非理性观念。

    2.近期目标: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感觉,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认知,增强其社交能力,结交一些可以信赖的朋友。

    4.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已婚女人却对丈夫以外的异性产生了好感”后的心理冲突的不认可。其原因是在其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已婚女人不该再对丈夫以外的异性产生好感”的错误认知模式主导下,不能有效地应对内心的冲突,导致睡眠不良,情绪低落。不过,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只是一般的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为此整个过程应以消除非理性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式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认知模式的指导下,逐步内化成为求助者的自然行为。 

    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

咨询收费:无。

心理测验收费:SAS,SDS,SCL-90 20元/次。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一共三次,分为三个阶段:

    1.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1)任务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3)紧张、焦虑与人际敏感行为的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量;

    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2)完成情况

    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了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

    3)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求助者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的自测;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其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其睡眠障碍就是躯体化表现之一,需定期进行心理治疗;

    7)布置咨询作业:认真思考咨询师的谈话并提出问题。

    2.心理咨询阶段

    (1)任务

    1) 加深咨询关系;

    2)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3)学会合理评价,提高自控力;

    4)认知行为干预。

    (2)完成情况

    1)反馈咨询作业:认为咨询师说的道理自己从前没有仔细考虑,开始从理性上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躯体症状以及为什么自己会认为“女人结了婚之后,就不能对丈夫以外的异性产生好感”而且认为产生好感就意味着一定会发生很严重的后果;

    2)说明合理情绪治疗原理;

    3)结合合理情绪治疗原理,咨询师对求助者提出以下问题,对求助者进行认知分析:为什么会认为女人结婚后就不能对其他异性有好感;这种观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还是旧的传统观念在潜意识里起作用——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婚后的女人就应该以丈夫,以家庭为中心,惟丈夫之命是从;是不是对其他异性有好感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一定会出轨;女人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命,是否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情感;

    4)就上述环节进一步商讨:婚姻中的女人应该怎么给自我进行定位;婚姻除了以爱情为基础,是不是还包含了责任与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对自我有怎样的限制;婚姻中的男女应该怎样处理“别样心动”;如果放任自己的感情会对家庭有怎样的伤害,这样的结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等等。让求助者自我分析,在这些问题中,自己是不是存在错误的认知模式;告之求助者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根本,在于改变这一认知模式;

    5)布置咨询作业:让求助者回去重新审视自己的所谓“感情出轨”。

    3.结束与巩固阶段。

   (1)任务

    1)学会合理评价,对紧张/焦虑的自我管理;

    2)  继续识别认知性错误;

    3)加强与同事各方面交流。

   (2)完成情况

    1)反馈咨询作业:让求助者详细描述心情低落的情境,以及与同事接触的感受并解释自己何以有这种感受;

    2)进一步分析认知性错误,明确行为与认知的关系,引入“合理观念”,重新看待自我形象(已婚女人);

   3)布置咨询作业:在生活中注意识别自己的认知性错误,提高生活质量。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心情好多了,不再认为自己对别的异性有好感是一种不道德的想法。自己认为结婚之后还是会有可能认识其他优秀的对自己有吸引力的男士,但只要自己理智地处理,不让这种感情不受控制地发展,那它就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对心仪的男性会采取默默关注的态度,希望他一切都好,也希望自己一切都好。这样一来,自然就不再失眠了。

    2.心理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已基本纠正了非理性观念;情绪症状(低落、焦虑)得到了改善;躯体症状(睡眠不良)已消除;能够较坦然地面对自己内心感受,轻松的和同事相处,并开始结交新朋友。

    3.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50;2)SDS标准分47;3)SCL-90:总分121,人际关系敏感0.9,抑郁0.5,焦虑0.6。

    总结: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的失眠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非理性观念“已婚女人不该再对丈夫以外的异性产生好感”所至,因对自己失望,对未来焦虑,导致心情压抑,睡眠不良。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和症状标准,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可行的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三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所定的咨询目标进行评估可知: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得以缓解,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图书: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121-127页。

 

 



[①] “合理情绪疗法”,《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第121-127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