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生曾一度被人们忽略,落榜生市场更是无人问津。但最近在湖北出现的“人才期市”不仅直接服务于落榜生,还差点出现了踏破门槛的现象;与之截然不同的是:北京的落榜生却成了被冷落一族,北京的“落榜生学校”也陷入了生源难觅的两难境地。
今年的落榜生似乎格外受宠,高校录取工作刚开始就从湖北省人才开发交流中心传来了令落榜生兴奋的消息:湖北省人才开发中心今年为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专门推出了“人
才期市”服务项目,以协助再就业。
“人才期市”门庭若市
据了解,该中心受省内外部分用人单位的委托,与国内部分高校签订了委培合同,目前与省人才交流中心签订合同的高校有北京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单位有三峡证券、华工科技等。
在电话中,湖北省人才交流开发中心段志华向记者介绍:其实“人才期市”已经酝酿两年多了,这次一推出就受到了落榜生们的欢迎和积极响应。自“人才期市”开始接收落榜生以来,前来要求“入市”的学生络绎不绝,已远远超过了原定的计划。“人才期市”的特点是落榜的考生都可以报名,面试合格后就可报到入学,但均需参加明年的全国成人高教招生考试,学历为成人本科。学生与省人才交流中心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就业。湖北省人才交流中心开发部熊部长表示,这个项目吸引人之处在于就读的是名牌学校,同时可以帮助解决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
熊部长介绍,“人才期市”第一批拟在省内培养50人。本次确定的专业都在若干年后仍具有广阔就业前景:如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金融与贸易、法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纤通讯、电子商务等。对落榜生中欲入“市”者的要求也不太宽松:高中毕业、相貌端正、身体健康、头脑灵活、性格开朗、表达能力强等。纵然如此,每天前去要求“入市”的学生还是接连不断。
落榜生学校招不满
与湖北省“人才期市”截然不同的是,北京的落榜生学校却面临着招不满的处境:据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北京人才交流协会副会长张宇泉介绍,其实3年以前北京就已经为落榜生成立了北京工商学院学,现在在校生已达1000多人,第一批学生已经毕业了,就业率能达到85%。但是,缺少生源依旧是最大的难题,去年学校同期光交费的已达到几十人了,今年截止到现在交费的只有十几个人,很是冷清。
对于北京有没有类似湖北省的落榜生一条龙服务系统,全国人才交流中心综合处处长陈世华告诉记者,北京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哪一个机构专门为落榜生设立了服务部门,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北京好象没有那么多落榜生。
张宇泉表示,北京的人才交流中心目前也没有成立专门服务落榜生的机构,但当初成立北京市毕业生服务中心的时候曾有过这个打算,就是要把整个北京的毕业生服务市场开拓起来,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被搁浅。其实在为落榜生服务方面北京也一直在努力,比如现在正在研究成立既为往届毕业生服务、也为应届毕业生服务、还要为落榜生服务的就业市场,目前这一构想离正式推出来可能还会有一段时间;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场地问题得不到解决:原来准备在首体开办毕业生服务中心,可是奥运会申办下来后首体就不能再出租了,虽然想搞毕业生就业市场,现在却在为场地的问题伤脑筋。但可以肯定的是,类似“人才期市”的服务形式北京很快就会推出,北京不能总落在人家的后面。
服务方式还有待改进
据介绍,“人才期市”之所以在外地踊跃,其原因是外地招生比例为20:1,而北京录取率为10:1,由于北京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使北京生源也占尽了便宜,但完全为落榜生服务的工商大学,偌大的学校每年敞开招生只能招到100到几百人,难到只是由于落榜生少?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位家住东城的落榜生告诉记者:不是我们不想上,是实在不知道还有个落榜生能上的大学,即使知道了,碍于脸面也不好意思去上,还不如再复习一年重考。
而湖北的“人才期市”虽然为落榜生带来了新的福音,但从其规定的细则上来看还是不太公平,即落榜生要经过挑选,象选模特一样要各方面都符合“人才期市”的标准,虽然每天前去报名的不少,但不少人都扫兴而归了。用湖北省人才交流开发中心自己的话讲,他们要保证学生将来毕业后分得出去,当然各方面的质量也要保证。难道落榜生也要选秀?教育界人士表示,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落榜生,从网络大学到工商大学、“人才期市”,但其服务的方式都亟待改进。-师至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