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师至洁
师至洁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174
  • 关注人气:13,7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对待“节日心理综合症”与“节后心理综合症”

(2006-02-16 23:12:43)
如何对待“节日心理综合症”与“节后心理综合症”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万家大团聚。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日子探亲访友、交流沟通、娱乐休闲。可从历年我们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总有很多人因不注意春节期间的心理保健或不适应这种大喜大悲的情感变化,而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这种疾病的发生把我们其归结为节日心理综合症

新春佳节,家人团圆、朋友欢聚、恋人相守,是一年中最欢乐的日子,但有不少人却在这样的佳期里心情烦躁、出言不逊,家人伤了和气、夫妻争吵不断、朋友不欢而散……。

在欢乐祥和的春节里,本该热闹温馨,却要生闲气、受委屈、掉眼泪———

节日期间一怕人与人攀比; 春节期间兄弟姐妹、亲戚、老同学、老朋友、老战友们聚会,把杯论盏,话旧日情谊,绘今生蓝图,原本是非常开心的事。但生活中的诸多内容却变成大家交往的阻力。自己或配偶下岗失业引起的自卑,子女学业未成引起的愧疚,退休离岗工作变动造成的现实失落感等等,都会在亲朋好友交往中使你感到低人一等,甚至造成有些人无谓的自卑,特别害怕在亲属、老同学、老朋友和老战友们面前掉价、丢脸。

二怕经济消费;论财力条件每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过节期间计划给父母多少钱,要给孩子多少压岁钱,看望朋友准备花多少钱等等。钱多者有钱多者的消费,钱少者有钱少者的打算,一旦实际的开支超过预算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羲跸盐眩枨迅惶迕妫飧炖值拇航谠鎏砹艘环萁孤堑难丈6源耍睦碜姨嵝讶嗣牵诨ǘ嗌偾苛Χ校灰时龋灰谕馍虼蛑琢吵渑肿樱灰蛭导手С龀种邢钟械那睬斓慕谌赵鎏聿槐匾男睦硌沽Α?/FONT>
   三怕亲情关系; 大过年的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其乐融融。那麽,也有一些家庭成员因在国外求学、或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子女、远在他乡的恋人等等,不能与家人、恋人,亲朋好友一起团聚,这些都会给节日中喜庆气氛平添了心理上的思念之情。为此,心理专家提醒人们,节日期间最好给家里打个电话,发个电子邮件,或寄张照片……以减轻亲人的思念之情,减轻心理压力。
     四怕很多人在长假里一下子改变了自己平时的状态,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条件突然失去对象物,加上生理和心理的惯性作用,常常会使人无所适从。

我们建议大家;对于“节日心理综合症”,人们应该学会积极的自我调适,尽量松弛平时的思维运作模式,真正给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个假。在春节假期与家人、朋友相处时,言行都要掌握一定的尺度,不要肆无忌惮,少揭他人的伤疤,共同营造祥和的欢庆气氛。

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更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可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在春节的长假里,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听听音乐、读本好书……都是很好的休闲方式,也是我们应该首选,因为它可以使人们的应激心理状态从高度紧张的模式中慢慢放松下来。但春节出游应注意外出时加强自我保护与调适,不要把旅游行程安排得太满,使自己过于紧张;应注意及时休息,及时补充体能;易失眠者应该在睡前喝些牛奶等健睡品。对于年老体弱的人,最好不要安排较长距离、交通又不方便的长途旅行。

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常会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节日生活。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让节日的生活更加充实,而充实的生活可以改善人们的抑郁心理。兴趣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人的不健康的情绪,并可增强一个人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义。

我们对老人建议:应该注意休息,儿女们要多给以关爱。老年人要在儿女们上班前尽快调整到平日的作息时间,如果入睡困难,可适当服用一些帮助睡眠的药物;恢复因节日中断的晨练、户外散步等活动;调整心态,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和平日里的老伙伴聚聚、聊聊。
  我们对上班族建议:上班族要抓紧时间自我调节,补充睡眠,合理饮食,也可以想想节后的工作安排和今后自己的工作目标。上班后,一旦出现某些症状也不要着急,白天可以喝点茶、咖啡提神,中午小憩一会儿,晚上争取早睡。一般说来,一两周后就可以恢复。
   
我们对孩子建议:应及时收心,与休闲读书相结合。家长应帮助孩子制定包括休闲和学习在内的完整的节日计划,内容要丰富健康,做到适可而止。孩子们既要考虑寒假作业是否完成,还要做到心中要有下学期的学习目标。家长要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作息时间,调整孩子的饮食,让他们读些课外书,带孩子去书市逛逛,“一定要控制节日的上网时间和玩电脑时间”。
   
多年来几乎每个长假过后,有的人少则一周,多则半月,都会出现一系列心理、生理问题:较为明显的是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一天过下来感觉得昏昏沉沉,肠胃不适、头晕恶心,没有精神,工作时注意力难以集中。神经衰弱或神经过敏患者都会大幅度增加;很多人感觉精神疲惫,抑郁失落,焦躁不安,做事无效率。这些表现都是患上了“节后综合症”。上班族是易感人群。

这种现象往往要延续好几周,有时会更长。为此,感到有以上症状或不舒服的人,尤其是上班族,首先要抓紧时间收心,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抓紧补充睡眠,调整生物钟。合理饮食,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豆腐、牛奶、猪肉、牛肉、鱼、蛋等,多吃一些碱性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制品、乳类和含有丰富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动物肝脏等,使身体疲劳得到有效缓解。对此专家建议:节日后短时间,尽早收心,补充睡眠,合理饮食。

现代人的心理失衡是一种不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一套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以使人们能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模式。如果人们一下子从上述状态中停下来无事可做的话,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失去对象物,加上生理和心理的惯性作用,会使人们面对宽松的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于是,有些人便会出现抑郁、焦急、忧伤、失落甚至心悸、失眠等身心健康问题。
  学会进行积极的心理自我调适,尽量松弛自己平时那种高度紧张的思维运作模式,真正给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个假,走出心灵的误区。提高心理健康免疫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缓解压力九招
后一篇:我的故事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