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十九日祭》:血与泪的悲壮史

(2014-12-13 12:25:02)
标签:

《四十九日祭》

张嘉译

胡歌

宋佳

南京

分类: 醉月剧评

《四十九日祭》:血与泪的悲壮史


  1213日,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想起电视剧《四十九日祭》里那一张张鲜活煎熬的面孔,想起圣马德伦教堂里一次次的生离死别,想起戴涛脸上的令人心疼的坚毅,想起玉墨脸庞上的坚韧傲骨,想起孟书娟的固执和倔强,想起法比的猾黠和拼命服软,想起孟繁明的柔弱窝囊和忍气吞声……心里总是堵堵的,闷闷的,难受着。

  电视剧《四十九日祭》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由张嘉译、宋佳、胡歌、黄志忠、张歆怡、孙翌琳等众多明星出演,讲述了1937年南京被日军攻占后,在接下来四十九日发生的人间惨剧。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个已经熟悉的故事,张艺谋那部《金陵十三钗》正是对这段惨剧的演绎。同样改编自小说《金陵十三钗》,《四十九日祭》和《金陵十三钗》难免被观众拿来比较,但该剧和电影在故事的讲述上却是求同存异。

《四十九日祭》:血与泪的悲壮史


  如果说电影《金陵十三钗》张艺谋用浓墨重彩催人泪下,那么电视剧《四十九日祭》则是实实在在的用每一张生动的面孔彻底的感染观众。故事不再着重描写十三钗,而是努力的去还原南京沦陷后四十九个日子里每一个人的血与泪,悲与壮。玉墨、戴涛、法比、孟书娟、孟繁明、红绫、李全有、浦生、乔治、豆蔻、春池、杨柔淇……每一个名字,每一张面孔,都深深的印在观众脑海,久久徘徊。

  这注定是一段血与泪的悲壮史,这也是一段灰暗的日子。从故事展开的那一刻起,全剧的画面始终被灰暗所笼罩,漫天侵蚀的硝烟,从战场掠到每一个国人的头上。在南京沦陷后的四十九日里,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这场没有武器的战争,远比真正的战场来得惨烈和悲壮。

《四十九日祭》:血与泪的悲壮史


  戴涛带领自己仅余的队伍在日军的追杀中一个个倒下,最后剩下他在顽强的坚持,却仍旧想尽一切帮助教堂里的每一个人;法比在日军的威逼下,一次次撕下脸皮的苟且残活,只为教堂里的女人们;孟繁明看似软弱,被迫成为汉奸帮助日本人做事,但他心里何尝不是有一个坚定的守护;而玉墨,那个最初似乎只为一张船票的女人,在面临生与死的选择时,又何尝不是一次次冒着危险伸出自己的双手呢……

  历史还是那段我们所熟悉的历史,剧中的日军拼命的枪杀与掠夺,想方设法的想要掩盖他们的丑恶,但却无法掩饰他们所经过之处的惨绝人寰。他们在比赛着枪杀人数,他们在面对女同胞时刺耳的淫笑,他们无视每一个国际人士的正义主张,他们制造着惊世的南京大屠杀。在那样惊世骇俗的灾难里,在充满着避难国人的安全区,在努力坚挺的圣马德伦教堂,每一个人都在苟且偷生着。

《四十九日祭》:血与泪的悲壮史


  但就是在这样苟且的日子里,人心最深处的善良与力量,成为观众最温暖的守望。法比在戴涛离开教堂时给他的土豆,玉墨在面对杨柔淇时抱出的衣物,戴涛在教堂被日军骚扰时挺身而出,孩子们在玛丽坠楼后的诚心祈祷……看着教堂里的男人为了保护教堂里的女人,一个个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看着女人们选择有尊严的死去和最强烈的抵抗;看着他们和她们,在一次次地求生、抵抗、毁灭和复活中缔结了爱情、亲情和友情……每一个观众都被深深的感动着,温暖着。

  教堂里的人们,在那段艰难日子里的相互扶持和守护,完成了绝境下人性最光辉的绽放。那段被苦难绝望煎熬的四十九日,那部充满血和泪的悲壮史,亦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人心底。

 
 

严正声明:本文由醉月夜朦胧发表,网络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报刊、广电等其他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谢谢合作,违者必究!
媒体合作、约稿,请联系:
QQ:6611649(注明博客,非工作勿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