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顾小白
顾小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04
  • 关注人气:2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结号》:技术制胜

(2007-10-16 17:21:10)
标签:

职场/励志

 
《集结号》:技术制胜 

    《集结号》的前半段(约40分钟,两场血战,一场侦察排雷)以战争戏为主,在影像风格和惨烈震撼度上确实颇具《大兵》神韵,爆点密集、血肉横飞、烽火连天、如同地狱。中国战争片对“火线”的氛围营造与细节描摹从未如此真实、生猛、可怕。
     技术与影像的“震撼性成功”——吕乐与特技团队的成功——将谷子地及九连兄弟烘托的无比悲壮,令观众汗毛直竖、血脉贲张,像剧中人一般,眼眶中时而瞳孔收缩,时而怒火满盈,时而热泪盈眶。影片对“革命先烈”们的塑造也一洗以往主旋律战争片的脸谱化,九连战士甚至团长,都有点儿“痞兮兮”的人性化特色,再不是那种动不动就义正词严、将生死置之度外、为革命义无反顾的假人儿。

  如若对技术吹毛求疵的话,就是《集结号》还未能达到《大兵》那“一镜到底”的更真实的超强震撼效果,整体战争场景也以小规模攻守战为主,比不上诺曼底登陆的浩大壮阔。但《集结号》与《大兵》在投资力度及技术成熟度上都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能达成如此突破成效,已算难能可贵。冯小刚继《天下无贼》后在商业类型片领域的再度开拓与突破堪称成功乃至精彩,定可籍《集结号》一扫《夜宴》前耻。

  若说影片真正的缺憾,更多来自战争过后的后半部的过度煽情与俗套,与前半部的惨烈悲壮相比,给人较为刻意、“没能顶上去”的感觉。谷子地的“轴”和“疯”皆在想象之内,他后来的“疯挖煤山”,以及那最终在墓前吹响的集结号,都有“硬煽”之嫌。赵二斗(邓超)和孙桂琴(汤嬿)更多沦为“通讯道具”。只有谷子地与勤务兵小梁子在团长墓前声泪俱下互相怒骂一场戏具有十足的情感张力和感染力,令人满腔悲情无处宣泄。考虑到影片编剧是价格不菲的大作家刘恒,这样的缺憾便显得更显著了。影片后半部的影像风格与前半段的爆裂摇移精彩调度相比变得过于传统乃至套路化,另外影片的配乐亦十分老套甚至落伍,可算是最大败笔。

  清醒一点,则需要进一步质疑的是:如果《集结号》的特技特效团队不从韩国等异邦“请援”,而是用百分之百的“国人”的话,它的战争场景是否还能拍得如此震撼?它是否还能顶到一定高度?更悲哀一点讲,是不是“外人”拯救了《集结号》?莫怪冯小刚在早先的访谈上一直盛赞韩国团队,对中国幕后工作人员却颇有微辞,实在是因为一旦人家“撤军”,《集结号》便必败无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