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焙烧车间生产着火指:ER着火、车间烟道着火、净化系统着火。
二、 引发着火的因素:1、火源
包括:a.火道内可燃物引发火星(填充料、沥青重油不完全燃烧形成火道附着物等燃烧并随烟气漂移);b.电场打火;c.设备原因引发着火,如排烟架支管高温自燃;
d.其他因素,如热阳极套管置于烟道盖板引发着火。
2、助燃物氧气
。3、大量可燃物。
三、 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进行分析
四、 日常生产作业控制要求
1、 密封控制:
严格控制烟道的内含氧量能有效的控制着火事故的发生。在焙烧过程中要求漏气率小于百分之三,所以要求生产作业中必须加大密封工作。要求燃烧管理工、净化工当班期间巡视检查漏风点并及时处理,主要包括:预热区塑料布铺放严密、排烟架支管、大头密封、烟道蝶阀密封、净化烟道人孔密封、电场人孔密封。否则每个漏风点处罚10元。
2、 控制可燃物的沉积:
烟道内沉积的可燃物主要包括:重油、沥青不充分燃烧造成的焦油沉积;填充料泄漏造成的碳粉沉积。所以要求:
1) 严禁使用填充料进行密封观察孔,否则每处处罚10元。
2) 严格控制修炉质量,安放好火道观察孔铁圈,及时处理料箱漏料。
3) 装出炉时盖好炉盖,否则每次处罚10元。
4) 保证排烟架负压,使重油、沥青挥发分能充分燃烧。
5) 严格控制加热架升温速度小于30℃/h,杜绝大功率喷油。
3、 火源控制
焙烧过程中造成着火事故的主要火源:
1) 火道内的火星主要包括:炙热填充料颗粒;重油、沥青不充分燃烧形成灯灰状物质燃烧飘移。
2) 含有可燃沉积物的位置出现火焰引发生着火事故:排烟架包裹物高温自燃、净化电场打火。
所以,在生产中要求:
1) 严禁填充料进入火道。
2) 严格按要求进行升温。
3) 严密监控电场运行情况,杜绝打火事故发生。
附件:环式焙烧炉升温方法
涉及一种铝电解预焙阳极生产过程中的环式焙烧炉升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升温过程依次为:
第一段初始温度为143℃,以每小时7.5℃的升温速度,升温32小时;
第二段以每小时10℃的升温速度到695℃;
第三段以695℃为初始温度以每小时5℃的升温速度升温到96小时855℃;
第四段以855℃为初始温度以小时9℃的升温速度升温到128小时的1143℃,再以同样的升温速度升温到129小时1150℃;
第五段和第六段为保温阶段即保持1150℃温度到192小时,保温63小时后升温结束。
本方法能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阳极的外观质量和理化指标性能,减少造成烟道着火等不安全因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