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⑴ 物理量点组态数据:即实际I/O点,包括通过现场控制站等进行采集、输出的所有外部物理点。如模拟量输入点(AI)、模拟量输出点(AO)、开关量输入点(DI) 、开关量输出点(DO)、脉冲量输入点(PI)、脉冲量输出点(PO) 等,此类点需要手工或通过导入的方式在数据库编辑中组态完成。
⑵ 中间量点组态数据:指通过计算后所得到的新的数据库点,同实际物理测点相比,差别在于没有与物理位置相关的信息,可在控制算法组态和图形组态中使用。如内部模拟量点(AM)、内部开关量点(DM) 等,此类点如果是服务器中的点可以手工或通过导入的方式在数据库编辑中组态完成。如果是现场站中的点需要在控制站算法组态中添加到全局变量表中,通过基本编译后自动加入到数据库中。
数据库内容解释:
每次做完一个数据库,都要及时编译,将产生的错误及时修改出来,然后更新保存。
4.基本编译:在设备组态编译成功的基础上,数据库编辑完成后可以进行基本编译。它是针对硬件配置及数据库所作的基础性编译,只有基本编译成功后才能进行下文所述的其它组态。
5.服务器算法组态是用来编制服务器算法程序的,它用树型结构表现工程、服务站和控制方案之间的关系。
6.控制器算法组态软件是针对底层控制器的软件。软件安装在工程师站上,作为控制方案的开发平台,包括控制方案编辑器和仿真调试器两部分,主要作用为:
(1)完成用户控制方案的组态,具体包括:用不同的算法语言编写用户控制方案;
(2)仿真调试;
(3)登录控制器,把程序下装到主控单元;运行并在线调试程序。
控制调节,Hsaired.lib信号选择等函数库。
POU为程序组织单元(Program Organization Unit),是控制器算法组态软件作为控制软件的核心部分。控制算法组态的过程就是按照设计好的控制方案,创建解决问题所需的一系列POU,在POU中编写相应的控制运算回路。分为3类:
(1)Program:程序型。最常用的POU类型。定义程序的关键字:PROGRAM 程序名;
(2)Function_Block:功能块型。可以赋予参数并具有静态参数(带有记忆)的POU。当以相同输入参数调用时,FB的输出值取决于其内部变量和外部变量的状态,这些变量在功能块的这一次执行到下一次执行的过程中是保持不变的。定义功能块的关键字:FUNCTION_BLOCK 功能块名;
(3)Function:函数型。可以赋予参数但没有静态参数。当以相同输入参数调用时,它总生成相同的结果作为其输出。定义函数的关键字:FUNCTION 函数名:数据类型
任何一个POU只有经过触发才能够开始运算。
通过任务配置触发POU
通过POU调用的方法,用已被触发的POU触发其它POU
POU语言即算法编程语言,控制器算法组态软件共提供六种编程语言。
FBD(功能块图——Function Block Diagram)
LD(梯形图-Ladder Diagram)
ST(结构化文本-Structured Text)
SFC(顺序功能表图-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
IL(指令表-Instruction List)
CFC(连续功能图-Continuous Function Chart)
常用FBD和CFC语言。在使用CFC语言时,可以配合F2按键,很方便的调出要用的模块。常用的函数模块有hsaccum积算函数功能块、hsscs顺控功能块、pid调节器功能块等。
控制方案组态完成之后,要进行编译,以检查控制方案组态是否存在错误,并在“信息”窗口中显示编译结果。编译后会生成两个文件:*.SDB和符号表文件*.SYM。
初始化下装:把全新的目标文件下装到正在运行的主控单元,使主控复位,主控中的所有变量重置初始值:
§
§
§
§
§
无扰下装即:下装目标文件并没有全部重建,而只在原目标文件的基础上追加修改内容。无扰下装只将修改的部分下装到主控,对于未修改部分是无扰的,对于修改部分视具体修改内容判断。
8.调试:控制器算法组态软件提供在本地计算机中仿真调试的功能。经仿真调试初步检查组态后,便可登录主控下装,在主控中运行程序,再次进行全面的调试;这时用户无需连接现场设备,就能在试运行之前测试逻辑的正确性,极大地方便了使用。
实时报表:则用来随机打印某个时刻的报表或者历史报表,由人工触发
报表组态步骤:
联编:在服务器控制算法工程编译和基本编译成功之后可以进行联编。
生成下装文件:联编成功后可以生成服务器和操作员站的下装文件,同时还生成控制器算法工程。数据库总控画面中打开工程后选择数据库下装。在编译信息栏中将显示是否成功生成下装文件和控制器算法工程。
现场控制站由主控单元、智能IO单元、电源单元、现场总线和专用机柜等部分组成,采用分布式结构设计,扩展性强。其中主控单元是一台特殊设计的专用控制器,运行工程师站所下装的控制程序,进行工程单位变换、控制运算,并通过监控网络与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进行通讯,完成数据交换;智能IO单元完成现场内的数据采集和控制输出;电源单元为主控单元、智能IO单元提供稳定的工作的电源;现场总线为主控单元与智能IO单元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提供通讯链路。
现场控制站在上电调试和正式投运前,必须按照其接地要求完成接地系统的安装,并测试合格。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保证:当进入MACS系统现场控制站的信号、供电电源或现场控制站内部设备本身出现问题时,可以迅速将过载电流导入大地;为进入现场控制站的信号电缆提供屏蔽层,消除电子噪声干扰,并为整个控制系统提供公共信号参考点;防止设备外壳的静电荷积累,避免造成人员的触电伤害及设备的损坏。
一般情况下,现场控制站的接地系统包括:保护地、屏蔽地和系统地。
后一篇:I2C总线的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