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鱼腥草为什么叫“折耳根”?

(2016-11-30 19:36:13)
标签:

杂谈

  多年前,我和一个朋友去野外拍摄昆虫。拍着拍着,他却被脚边的一种小草吸引,开始蹲在地上挖起草来。

        “我舅妈爱吃这个,挖点回去。”他说。“这是什么野菜?”我问。他掐了一把叶子搓了搓,一下怼到我的鼻子下面:“闻。”

        这是大自然的馈赠,它吸收了最明亮最透彻的阳光,是人和大山的约定,我一定不能糟蹋这纯天然的食材。我在半秒钟内想完前面这堆话后,深吸了一口气。

  一股浓烈的鱼腥味瞬间填满了大脑的每个沟回,我使用了最大限度的礼貌才没有吐出来。“这就是鱼腥草。”朋友笑了。

http://ww3/large/473b15c3jw1faacgaqwd8j21kw1h6naa.jpg


  几年后,我在云南又与它狭路相逢。它变成了盘子里的一段段菜梗,名唤“折耳根”。吃到嘴里发现,腥味并不明显,配上酸辣的调料,着实的不错呢。

  可翻开《中国植物志》你会发现,这种植物的正式名称叫“蕺菜”。

http://ww2/large/473b15c3jw1faac3s3y2qj211i1eyjyv.jpg


  蕺读“jí”,早在东汉就用这个字来指代鱼腥草了,自古以来,蕺菜都是这种植物的正式名称,而鱼腥草、折耳根都是民间的俗称。

http://ww4/large/473b15c3jw1faacn6l406j21kw11x18e.jpg

  鱼腥草好理解,可折耳根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各地有不同的说法和写法,比如紫儿根、截儿根、侧耳根……这就表明,紫儿、截儿、侧耳、折耳,都是某个字的讹变。

  这个字其实就是蕺。虽然今天字典里它读jí,但古音是读zhi或者ze的,老百姓念的时候加个儿化音,就变成“折耳”了。要较真的话,应该写成“蕺儿根”才对。

        至于“根”也好理解,因为大家常吃的是它埋在土里的根状部分,说是根,其实是茎。洗干净后来个凉拌,最是爽口。

http://ww1/large/473b15c3jw1faacr5ue1wj21261gc1b2.jpg


        不过要注意,现在科研人员发现,鱼腥草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这种物质对肾有潜在的危害,虽然还没有像样的病例证明吃它会导致肾病,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不要大量地吃,玩了命地吃。偶尔馋了来一盘,还是可以的。至于痛恨折耳根味道却常被父母逼着吃的孩子们,可以用“拒绝折耳根,肾好我也好”来逃过一劫了。

http://ww4/large/473b15c3jw1faacx344xyj21kw1kwu0x.jpg

http://ww4/large/473b15c3jw1faad2aqm5gj20ku0dwgnz.jpg

http://ww2/large/473b15c3jw1faad4clp75j20ku0dw0vn.jpg

一键直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