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博物杂志
博物杂志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20,331
  • 关注人气:1,7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棘龙“变身”——恐龙复原靠谱吗?

(2014-12-12 15:26:15)
标签:

杂谈

棘龙“变身”——恐龙复原靠谱吗?

选自2014年12月刊《博物》撰文/江泓

    今年《博物》5月号介绍了白垩纪大型食肉恐龙——“棘龙”。然而就在短短几个月后,一项新研究宣布,棘龙的新化石表明它们并不是靠强壮的双腿行走,而是长着一双“小短腿”,大部分时间都在水里游来游去!对恐龙迷们来说,这个棘龙新形象简直是“毁三观”,难道过去的复原都是错的?

棘龙“变身”——恐龙复原靠谱吗?

根据新化石制作的棘龙骨架。

 


棘龙“变身”——恐龙复原靠谱吗? 棘龙“变身”——恐龙复原靠谱吗?

今年5月号刊登的棘龙复原图(上图)采用传统复原,认为棘龙有强壮的“大长腿”,以半直立方式行走;而新化石表明它们的后腿没有这么长,以此制作的棘龙复原模型(下图)只能伏着身子。

地上跑改水里游

今年9月,两位古生物学家宣布,他们在摩洛哥找到了一具空前完整的棘龙化石。新化石不但包括棘龙标志性的长嘴巴、大背帆,还有首次现身的后肢部分。要知道,人类发现棘龙110多年来,一直都没找到它们的完整四肢骨骼,对它们的体态复原主要参照其他肉食恐龙,所以通常认为它们也有着一双强壮的后腿。然而根据新化石,棘龙的后肢只有之前认为的一半长,只能伏着身子行走了!以此全新复原的棘龙由于站不起身,伏着身子只有2米多高,就算加上背帆也不过4米。

棘龙“变身”变的不仅是模样,也为它们的半水生习性提供了更多依据。近年来,古生物学家从棘龙化石上找到了许多半水生特征,诸如头骨上的压力感应孔、适合潜水的高密度骨骼,以及化石中与水生动物类似的氧同位素含量……而此次的发现,有望证明棘龙的整个身体结构都更适合游泳,而不是走路。凭借超过15米长的身躯、尖利的爪牙,一条畅游水中的棘龙无疑是当时的“淡水之王

 

棘龙“变身”——恐龙复原靠谱吗?

(图说)古生物学家在加拿大艾伯塔省恐龙公园里发掘化石。实际上,大型恐龙的骨骼几乎不可能全部保存,能找到30%通常就算“完整化石”了,剩下的要靠研究者自己“脑补”。

化石不够,盲人摸象?

几块新化石改变了棘龙的形象,是不是说明古生物学不靠谱呢?毕竟亿万年前的古生物死后,遗体只有极小几率能变为化石,古生物学家手里的化石往往只是动物身体的一小部分。用这点东西去推测,简直就是“盲人摸象”吧……

但正如福尔摩斯凭脚印、烟灰等蛛丝马迹就能推测罪犯,古生物学家也有自己的推理法。18世纪末的法国学者居维叶,发现亲缘关系越接近的动物,骨骼、牙齿的解剖结构就越相似;生活习性类似的动物,身体形态也会有共同之处。因此用少量化石,就能推测一种史前动物的分类、模样和习性,这就是古生物研究常用的“比较解剖学”。

方法有了,可还需要经验。古生物学界复原的第一种恐龙是禽龙,19世纪中期,大英帝国最顶尖的学者们依据牙齿等少量化石,准确判断它们属于爬行类,可复原出的却是一个臃肿笨重的“四不像”!因为在当时,他们不知道其他恐龙的身体结构,只能参考犀牛、河马、鳄鱼、鬣蜥等现代动物的样子。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出土,古生物学家做复原的底气也越来越足。前几年在我国山东发现的“诸城暴龙”,最初只有破碎的牙齿和下颌骨,但研究者发现这些化石很像著名的暴龙,就根据暴龙复原了它的样子。后来发现的更多化石表明,诸城暴龙确实与暴龙非常相似。

 棘龙“变身”——恐龙复原靠谱吗?棘龙“变身”——恐龙复原靠谱吗?12

棘龙“变身”——恐龙复原靠谱吗?棘龙“变身”——恐龙复原靠谱吗?

34

白垩纪末期的三角龙是最著名恐龙之一,传统复原认为它们的前肢像蜥蜴一样,是朝身体两侧外翻的(图1、图2);但后来足迹化石和计算机模拟表明,三角龙的前肢更像犀牛,像柱子一样立在身体下方(图3、图4)。

精密计算 还原真相

化石只是侥幸保存在地层中的历史碎片,不是想挖就能挖到,而且光从骨骼形态来推测恐龙习性有时不够准确。20世纪以来的现代科研崇尚“精密”,不甘落后的古生物学界也到处汲取力量:用电子设备扫描化石的内部结构,从中发现蛛丝马迹;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恐龙怎么运动最合理、身体器官如何运转;还借鉴了日新月异的动物学、生态学研究成果……

就拿三角龙来说,它们生活在白垩纪末期的北美洲,是出镜率最高的恐龙之一,百余年来有大量完整化石出土。但发掘出的化石,都是早已被地层“压扁”、甚至七零八落的状态,许多骨骼的原有位置仍要靠推测。头几十年里,许多研究者认为三角龙既然有硕大沉重的头颅、颈盾,它们的前肢肯定会像鳄鱼、蜥蜴一样朝身体两侧伸展,以支撑占据体长1/3的大脑袋,只能摇摇晃晃地走路。然而后来通过计算机模拟,古生物学家们发现三角龙的前肢完全可以承受头颅的重量,应该像绝大多数恐龙一样位于身体下方,如同柱子一样撑住身体,使三角龙能够稳健地行走或小跑。期间发现的三角龙足迹化石,也证实了这一推测。

 棘龙“变身”——恐龙复原靠谱吗?棘龙“变身”——恐龙复原靠谱吗?棘龙“变身”——恐龙复原靠谱吗?

(图119世纪中期的禽龙复原,类似鬣蜥和犀牛的混合体,鼻子上顶着颗“尖角”,代表了当时人们对“史前大爬虫”的想象。

(图220世纪早期,更多化石表明禽龙的后肢远比前肢发达,就复原成了类似袋鼠的直立姿态。鼻头上的“尖角”也被证实是尖利如刺、用作防身武器的大拇指。

(图3)目前的禽龙复原形象:平时用四条腿走路,奔跑时才用两条腿,尾巴不会像蜥蜴一样拖在地上,体态也比以往复原的更轻盈。

思维定式 不断超越

其实在恐龙复原中,还有一股隐藏力量——我们的思维定式。毕竟,恐龙复原再怎么讲证据、讲推理,终归要加入复原者的主观想象才能完善,难以摆脱人们的既有观念。早期复原的禽龙“傻大笨粗”,不光因为参考资料太少,也源自当时人们对爬行动物的鄙视——恐龙是大蜥蜴,那就应该跟爬虫一样冷血、迟钝,呆在肮脏的沼泽里。后来发现禽龙的后肢比前肢发达得多,于是复原出的禽龙又模仿袋鼠,摆着一副僵硬的直立姿态。直到20世纪后期证明恐龙与鸟类更接近,禽龙才被复原成轻盈、灵敏的样子,身披羽毛的小型恐龙形象也逐渐被接受了。

棘龙的复原历程,同样掺杂了人们的思维定式。最早发现的棘龙化石几乎没有头骨,复原时就参考了年代较早的肉食恐龙——异特龙,画了个短圆脑袋;由于其他所有肉食恐龙都是后肢发达、双足行走的姿态,因此棘龙有“大长腿”也一直被视为天经地义……所幸化石和研究只会越来越充分,“真理越辩越明”,恐龙的复原形象也会越画越清晰。

(责任编辑 董子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