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个性湖泊的个性故事(博物2010.07精选)

(2010-07-09 10:34:49)
标签:

博物

地理

动物

生态

雨林

植物

休闲

总有这样一些湖泊,它们的经历与众不同,有的前身是一段河道,有的湖底曾经千疮百孔,有的是冰川凿成,还有的来自沙或者珊瑚礁在炎炎夏日,这样一些个性的湖泊,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清凉。

 

    糖一样绵软的沙滩,星辰一般耀眼的黑珍珠,这一切都来自于它如同堡垒的珊瑚礁泻湖。

 

 

    法属波利尼西亚以大溪地为代表的连绵岛屿,孕育了画家高更的灵感,这里风平浪静的泻湖,给海产养殖提供了天然水场,给航船提供了泊岸,更给游客献上了蓝宝石一般的“超级泳池”。

 

  海岸防弹衣 泻湖

  大海的风浪蕴藏着巨大能量,如果任其直接扑上海岸,往往会造成靠岸船舶、养殖场,乃至道路、建筑的侵蚀破坏。然而有时候明明海面上浪涌四起,可是岸边停泊的小船却还是平静地停泊着,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一些沙质海岸,由于海水冲刷和海浪搬运的共同作用,浅海泥沙会不断汇集和堆积在距离岸线一段特定距离的位置。潮起潮落,堆积的泥沙越来越多,于是绵延的海岸之外,会形成一道与岸线平行的线状长沙堤,沙堤底部浸在海水中,顶部却露出了水面,就像大海有意修筑的防波堤,构成了海岸的一道防线,抵御风浪冲击。

  这样的沙堤被称为离岸堤,当离岸堤构成一道封闭的防线,把海岸和外海完全隔开,那么堤岸内的水域就称之为泻湖。其实不光是沙,有的珊瑚岛外围有珊瑚礁构成离岸堤,将岛屿团团围住,便形成环状的珊瑚礁泻湖。

  无论外海如何浪花滔天,泻湖在堤岸的保护下总是风平浪静,在其后方的海岸滩涂就更不会受到侵蚀了,所以无论是沙质海岸的泻湖还是珊瑚礁泻湖,都可以被誉为海岸的防弹衣,天然的防波堤。小船最爱在泻湖里避风,鱼虾也喜欢在泻湖的庇护下生长。

 

    在喀斯特地区的地上和地下,因为石灰岩容易被侵蚀,经常点缀着一个个小小的湖泊。

 

 

    贵州的草海则算是一个浩渺大湖了,它湖水清浅,湖底多为淤泥,不但堵住了水,也滋养了水生植物,这里像一片长满了“水草”的“海”。

 

  “溶”出来的湖 岩溶湖

  喀斯特地区遍布石灰岩。正是由于石灰岩中的碳酸盐类容易被流水侵蚀破坏,才形成了洞奇、石美、峰林秀丽的典型特征。水在厚重的石灰岩中穿凿出溶洞、漏斗、落水洞、竖井天坑等神奇的景观,又顺着这些自己造就的孔洞跑来跑去。

  按说,在这样排水管无处不在的地区形成一个大湖是不容易的,可是,在贵州西部的威宁,居然形成了一个方圆数公里的大湖。草海位于乌蒙山核心地区,海拔两千多米,是较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这就奇怪了,难道草海之下没有那些各式各样的天然排水管吗?

  草海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湖泊,说它古老,是因为亿年前云贵高原刚从海底抬升,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湿润积水的盆地,这就是草海湖泊的雏形;说它年轻,那是因为原始草海经历了地壳抬升,喀斯特岩溶作用等时期,盆地底部被侵蚀成了筛子,长期干涸,直到160年前才重新蓄水形成今天的草海。

  160年?这么短的时间,是谁把一个筛子补成了能盛水的大碗呢?据史书记载,清朝咸丰年间,当地暴雨连绵,山洪暴发,四周山地的沙石碎屑被大量冲入盆地,居然把盆底大大小小的孔洞堵得结结实实。从此,四方汇聚来的水再也不会漏掉,草海便一点点扩大,形成了今天这样一个烟波浩渺的高原大湖。

 

    莫雷诺冰川,前端深入阿根廷湖中,是世界上少有的“活着”的冰川,74米高处落下的硕大冰块砸入湖水,溅起冰和水的烟雾足以令人窒息。不但莫雷诺,该湖接纳来自周围的许多条冰川和河流,在湖面上,经常能见到冰块堆积成雕塑的奇妙景观。

 

  重温冰河世纪 冰川湖

  100多公里长,望不到边的湖泊,闪射着大海般的冰蓝色,四周灰白的冰川伸入湖中,有时几十层楼那样高大的冰山,发出雷鸣般的巨响从冰川跌落,激起巨浪—这,就是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冰原上冰川湖的胜景。

  除此之外,这里每隔几年,就会发生因冰山堵塞水路而形成的冰灾,过大的冰川会在湖泊狭窄处堵塞,形成巨大的冰坝,湖水抬升。当高涨的水位最终冲垮冰坝时,垮塌崩散的冰山会发出爆破一般震耳欲聋的吼声,洪流携裹着大大小小的冰块翻滚奔流,惊心动魄。有人说,世界上所有的自然遗产都是静止的,唯独阿根廷的冰川湖像一个令人震撼的舞台,把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柔弱的水也能侵蚀岩石,坚硬的冰川就更加强劲有力。当山岳上的冰川缓缓流动,冰川下的山岩因为和冰川死死冻在一起,被吸附着拔起跟着前进,同时也被坚硬的冰块不断刨削研磨,很容易遭到大范围高强度的侵蚀。被冰川削磨多年的山谷往往会形成类似沙发座的敞口大肚子形状,大肚子的底部甚至还会下凹,那简直就是天然的水库了。如果冰川后退,这个敞口大肚子就从冰川身下露了出来,已退到高处的冰川融解,融水蓄进洼地,形成冰川湖。阿根廷的冰川湖四周有几十条冰川,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冰水来源,造就了这么一处举世闻名的冰川奇湖。(节选自《博物》2010年第7期撰文/秦文夷绘图/张瑜)

更多请见博物2010.07期:

http://s4/middle/473b15c3t8aeb56b2aa63&690

《博物》——
   博学成就梦想  知识改变人生!

《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

我国第一本面向青少年的自然历史科普月刊物

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少儿期刊第一名。

 

更多信息请请见: 

http://nh.dili360.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