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发展趋势之浅见
(2009-10-29 02:57:05)
标签:
杂谈——电动车 |
分类: 心的涂鸦 |
前一阵子中国本年第一千万辆汽车下线了,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汽车销量不振让中国登上了销量第一的宝座,让中国真正成为了汽车的产销大国。但高兴之余,我们还应关注到中国汽车业发展的现状:外来“列强”唱主角,占领绝大多数中高端市场,低端市场除半壁江山已被割占外,剩下一部分被国内实力参差不齐,规模不等的厂家所有;合资企业具有实力雄厚,产品线丰富,研发创新能力强,管理经营成熟规范,保障维修体系较周到完善,宣传定位更恰当等众多优势,而国内品牌除了价格以外再无出彩之地。每次看汽车杂志,我都能从照片中明显得看出仅仅是在内饰上,从座椅工学设计到仪表板整体布局到中控台质感,甚至小到一个按钮的触感,都和国际巨头们的车型有一定的差距。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等等,种种因素制约着我国的汽车产业由大至强这一步的迈进。如果按部就班,因袭列强走过的路径追赶,即使我们可以追上,也需要相当久的时间,这显然是我们国家不愿意看到的。而现在,一个问题摆在了世界面前,石油资源越来越少,价格持续走高。显然,列强们并不笨,不会像柯达胶卷那样费大力气把和他一起抢“奶酪”的人都打趴才发现奶酪已经馊掉不能吃最后饿的减重一半。可如果我们的汽车厂家现在仍在拼命沿着老路追赶,等到20年后兴许追到了想少松口气时,可能才发现大街上跑的都是电动车了,自己抢来的那块奶酪已经馊掉。
在对未来汽车能源的展望中,业界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共识:先以燃料电池氢能及乙醇混合燃料等过渡,最后转向纯电动。依小小生看,未来的电动车发展可能会出现以下趋势:
能源清洁可再生。当然,电动汽车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除了车本身不需要变速箱等一系列部件,功率不受发动机转速干扰,能量转化率高等因素外,电能靠电网运输速度快成本低,且不像运输汽油那样本身就需要耗费汽油。
部件模块化,轻量化。随着新材料,新设计的不断涌现和采用,未来电动车可能会大幅瘦身,在安全性不减的情况下质量减小甚至一半;同时模块化拼装式的结构让其在某部分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更换使得维修时间急剧缩短。
还有很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与信息技术的迅速融合。由于电动车机械部分简化,对于高效化,智能化的要求可能会成为新的焦点,这就涉及到软件和通讯的广泛车载应用。对于单个车辆本身来说,可能最显眼的变化在仪表和中控上,最近不少概念车的内饰就很好的反映了这种趋势,中控台会用大幅的智能触摸屏代替原本繁杂的物理按钮,在前挡风玻璃上也会用液晶技术在不影响行车视线的前提下显示必要信息,更加智能的车载电脑能够识别语音指令并实时监控所有车辆状况,雷达技术夜视技术的广泛采用使汽车不需要远光灯照明;车辆将会有像手机号那样的移动通讯号,通过它可以实时更新交通信息选择最优路径,兼容ETC的识别和缴费功能,且在任何地方都能无线上网查找所需信息。。。这里面蕴含着无限的前景,如果未来微软和谷歌为了车载电脑操作系统和搜索引擎争得头破血流,大家也不要觉得奇怪。04年看过Will
Smith的<<I,robot>>,感叹里面的车的先进,行驶时处于悬浮状态,可自动驾驶,语音操控等一应俱全,赞叹啊,不过现实中要达到那种水平还是有点距离。
下面一点我觉得是电动车打破销量瓶颈的关键之一。还记得苹果开始计划推出手机时的情形吗,在此之前电脑公司和手机公司向来是井水不犯河水,不少人质疑没经验的苹果能做出什么来。确实,苹果的产品在当时看来挺怪,但它不仅功能综合,更重要的一点是设计新颖,时尚,如iPod一样符合年青人的口味,于是它很快就形成了一股风潮。而今,现在不论哪家新推的手机,都是沿袭iPhone的设计风格了。再比如,惠普致力于时尚个性化的笔记本时,戴尔和联想仍热衷于千篇一律的商务机,结果几年后惠普一举实现大跨越成为最大本本销售商最大IT公司。很多事实和潮流都在揭示这年头不应该把产品死板化单一化,把人机械化,而是将产品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时尚化。在这方面mini和smart等是有优势的,它们的车型设计也更易于转化为电动汽车,但是德国人现在为了卖烧油车在电动车发面比较保守,让他们抵消了先发优势。比较来讲日本在电动车上是最有长处的,虽然也有卖烧油车的因素,但日本在高科技的研发与应用上,及对节能清洁新能源的诉求上使他们很可能在未来的汽车产业中代替欧洲的位置成为老大。对于电动车这个新玩意来说,如世界上历史中大多变革一样,都需要年青人来推动。因此,我们在初期应考虑年青人对于除实用性外个性,时尚的诉求。首先,个性化定制不应再是豪车的专利,电动车应该广泛采用。外部的漆色,图案,内饰,风格,颜色,车载电脑功能,电动机功率,悬挂调节,轮毂大小,形状等,都是应该可以自选的,不仅如此,还应围绕此车品牌推出一系列的活动,旨在让青年相信此品牌的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关于科技,环保,个性等的文化符号。这种类似于直销的方式也需要生产方式的变革,可能在几个地区的装配中心会代替现在的单个生产地,零配件物流通过信息流的精确指导达到最好效益。而当收到客户订单时只需按要求组装零件即可,大大缩短生产等待的流程,时间,也减少了产品积压的可能。
说来,我们中国在电动车发展上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庞大的潜在市场,没有以前研发汽油车的包袱,比亚迪的铁电池技术等,但是我们的短板也是很显著的,要想推出有iphone手机那样特点的电动车和品牌,我们还需要比洋人们更多更艰苦的努力。不过我对我国的电动车产业还是很有信心的,虽然我国的汽车产业仍然不够强大,但这要考虑到一个发展的先后问题,毕竟美帝和其爪牙不停在国门外面动作,先发展飞机大炮导弹卫星才能不再挨打,然后再将技术由军转民这样可形成良好循环。对于一个造的出歼10
歼14航母神州N号的国家来说,电动车产业达到世界水平应该只是时间问题。未来的电动车可能会成为大多数人都可拥有的东西,像我们现在看待电脑彩电一样,它的普及是肯定的。
纯属外行,不知所言。路过的尽管拍砖!
后一篇:2009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