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的山水画和元青花富春山居图

2024-11-10 15:02:24
标签: 文化 旅游

       元代黄公望以绘画山水画著名。在当时的画坛上,他有很大的号召力。他的善画,主要靠其自身体悟和精进努力,但也有各种外在因缘,成就了他,比如,他曾经得到赵孟頫指点。这对他的绘画有极大帮助。       赵孟頫在元代画坛、文坛、书坛上,都是一个引领风骚的人物。黄公望能在元代画坛上独放异彩,与他早年得赵指点是分不开的。如,《题赵孟頫书千文》:“精进仁皇全五体,千文篆隶草真行。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这是他79岁时所题,“小学生”当指其年轻时,也可指在松雪老师面前他子久还是个懵懂青年。在这《题赵孟頫书千文》中,黄子久是谦逊和记实兼而有之。

       再如,其《自题画夏山图》:“北苑夏山图,曩在文敏公所,时时见之,入目着心。后为好事者取去不可复见。然而极力追忆,至形梦寐……今归之叔明,获在收藏之列,但可观其意思,而想象其根源耳。然而今老甚,目力昏花,又不复能作矣。时至正壬午首夏望日,大痴道人书。”这也是他晚年所题,实际上,是他晚年的一段学艺的回忆。

       黄公望论画,极力崇董源,称“作山水者,必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杜也”。黄公望如何师从赵孟頫?我们不知具体的细节,特别是,一个平民小子是如何进入赵府门墙,得到很多指点,也不清楚。但赵为当时画坛领袖,学生处于他的身侧,耳濡目染,获益在不经意间。松雪本来有意摒弃南宋院画积习,推崇董源的画风,而作为宋宗室又仕于元,既富于藏,又精于评,对他的观摩,本身就是一种指点。黄公望由此可以有深刻体验。子久的“入目着心”“极力追忆,至形梦寐”这几句,真是入木三分。同时,子久在赵身边,能见他作画,简直就是亲受教导了。

       接下来,再说子久的《赵文敏〈草木幽禽图〉》:“尝记松雪翁为王元章作《〈幽禽竹石〉》,甚为合作。屈指三十年,今复见之,恍如梦觉。上有山邨题咏,尤是佳句,使人三叹。至正五年十月望日大痴道人题。”至正五年(1345),公望七十六岁,推前三十年(1315),正好是他被累入狱的那年。可能他直到被捕前都还与松雪来往。如此可见,这一“小学生”,实受松雪指点直到中年。由此记述,可见他有机会观摩松雪作画,是得益多多,毋须怀疑。       接着,另有一些材料,说金蓬头善画,他是否对黄公望也有影响?当时画坛上的流派不一。金蓬头的另一位弟子方从义也是著名的画家,黄方二人也有交往,但方与黄的画风明显不同。《中国山水画史》中,将黄公望看成“元画变法的成熟者”,而将方从义看成是“元画放逸的最高峰”。方从义与黄公望同师金蓬头,画风却相差甚大。所以,即使金对黄公望有直接影响,也属于微乎其微。

       《中国山水画史》中,历来说黄公望师承五代董源、巨然,后再变其法。如,《松江府志》称:“公望善画山水,初师董源巨然,后稍变其法,自成一家,所著《写山水法》,至今多宗之。”如此,松雪可看成他学画并形成自己风格的过渡津梁。       黄公望画作甚多,也被当时人们十分看重。但说到在今人的印象中,似乎他的《富春山居图》最为深刻。除了这画的传奇经历之外,其艺术上的非凡造诣更是实至名归。黄公望《题自画富春山居图》述其缘起:“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劄,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夺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歜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之知止堂。”无用师,名郑樗,号散木,全真金志扬徒弟,黄公望师弟,盱江人。盱江古称汝水,抚江的上游,流经江省的南城、南丰、广昌三县。郑樗虽说是盱江人,实居住于松江一带。而他请黄公望题词时,正在松江夏氏知止堂。此幅作品,经历三四年犹未完稿,是精品中的精品。甚至有人将之与王右军的书法《兰亭序》相比,认为,这幅画达到圣而神的地步。此图为长轴,画富春江一带山水,山峰起伏,平岗连绵,江水如镜。“而画上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天真烂漫,变化极矣。”在这幅画中,运用了各种绘画笔法,似乎是他黄公望一生艺术的大展示。

       当时的人们,对黄公望十分推崇。后世将他和倪赞、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认为他们四位代表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黄在四家之中年齡最长,也有引领之气象。有人在《中国绘画史》中评论元四家时说,“四人虽亦上追董、巨,不离古人法度,然能自具面貌,取古人之神,而不泥古人之形,又能饱游饫观,日徜徉于名山之间,故其所作,自异凡响,水墨渲淡与浅绛着色一派乃底于大成,为后世数百年之宗主。盖山水画至元四家已炉火纯青,其醇厚之趣味不在表面,而在内容,令人百读不厌,真绝诣也。”四人中尤其黄、倪更为突出。清人至谓:“元代人才,虽不若赵宋之盛,而高士特著。高士之中,首推倪、黄。”

       中国的山水画从南北朝开始,逐步成为独立的画种。唐宋时期,山水画发展很快,出现了许多有名的画家。到了元代,山水画不仅盛极一时,而且绘画水平也超越前代,对以后的中国山水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元代山水画传世的作品极多,向来为人珍藏。黄公望的绘画成就,不仅体现在画技的高超,更在于当时的绘画领域中,他代表着元代的新潮流,更在于他的勤奋练笔和大量积累。

       经笔者茂森林9对黄公望的长期研究,发现,黄公望多次到了景德镇,在元青花上绘画了很多山水画。如,笔者收藏到了两个由黄公望绘画的元青花富春山居图瓷器。这两幅元青花富春山居图中,绘画了富春江一带的山水,山峰起伏,近岗连绵,江水如镜,远山时隐时现。画中有数峰,一峰一状,有数棵树,一树一态,天真烂漫,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请朋友看看有关的图片,进行比照。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